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òu

后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官名为姓氏,源于共工氏。二是以封邑为姓氏,鲁公族有后姓。

后姓发源于山东。如今,四川、甘肃、湖南、安徽等地均有后姓人居住。在古代,掌管土地事务的官名为后土,后土在夏、商、周三代以后被尊为土神、社神。

后姓历史人物有后苍,汉代学者。宣帝时,官至少府,精通《诗经》《礼记》,以《礼记》教戴德、戴圣、庆普,所以《礼记》才有大戴、小戴之学。

后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九十八位。


【源】 ①相传共工氏之子句龙为黄帝时后土(官名,古时主土之官),自三代(即夏、商、周)以来,祀为社神(土地神),子孙以后以为氏,见《风俗通》(1,7,21,60)。②春秋时鲁孝公子之子公子巩封于郈(故治在今山东东平东),其后以邑为氏,后又去邑为后氏(17,60,89)。③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后氏,见《路史》(17,62)。④清时甘肃土司有后氏,得姓于明朝(72)。【变】 与郈、厚均通(60,62)。【望】 东海(17,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后处,春秋时齐国人,孔子弟子,字子里(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度,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武昌,云南之河口等地有分布。汉族、彝族有此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上声”部。《姓氏考略》 注其源: ①其注引《风俗通》 云: “共工氏之子句龙为后土。自三代以来,祀为社神,子孙以 ‘后’ 为氏。” ②其注引 《潜夫论》 云: “鲁之公族有后氏。”则此当系出姬姓。③又,“与 ‘郈’、‘厚’ 均通。”望出东海。

春秋时齐有后处,孔子弟子; 后汉有后苍; 唐代有后斥奴; 明代有后能,镇守岷州。

猜你喜欢

  • 读音:É【源】 ①蛮姓(60,62)。唐时嶲州(故治在今四川西昌)六姓蛮,其三为讹蛮,见《唐书·南蛮传》(25,91)。②夷姓。《金史》有讹里朵,其后因以为氏(17)。金太祖之子完颜宗辅,本

  • 东宫

    读音:dōng gōng齐大夫得臣之后。(见《元和姓纂》)东宫得臣,齐大夫也,其后东宫得疾,隐嵩山。(见《姓氏急就篇》)

  • 如稽

    读音:rú jī如稽氏改为缓氏。(见《通志·氏族略·代北复姓》)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改为缓氏。”或作“如嵇”,姑兼收。

  • 吐胡

    读音:Tǔhú【综】 源自匈奴。后向北方鲜卑转化的部落姓氏有:贺兰氏、宇文氏、费连氏、呼延氏、破落汗氏、吐胡氏等。吐胡疑系吐京胡之简称,吐京胡族初居吐京镇(故城在今山西石楼),在汾州(78)。

  • 布利托夫

    读音:Bùlìtuōfū【综】 鄂温克族姓。氏族名,以族为姓,世居额尔克纳河,后又分化为布利托托、布利托固德林两个新氏族(192)。

  • 彌牟

    读音:Mímóu【源】①系自姬姓。卫大夫公孙弥牟之后,见《姓苑》(7,9,11,17,60)。②系自芈姓。楚公族姓(8,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姓苑》云:“出卫大夫公

  • 读音:Yán【源】①系自曹姓。颛帝之元孙陆终第五子曰安,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于邾(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为鲁附庸。邾挟之后,至于夷父,字颜,子孙以字为氏(6,7,12,17,60)。②周公之子鲁侯伯禽

  • 读音:fù【源】 ①春秋时郑国人史付之后,见《元和姓纂》(17,60)。②辽宁沈阳锡伯族付佳氏,汉姓为付(433)。③纳西(152)、土家、满、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分布很广。大陆很多地区把“傅

  • 答剌麻

    读音:Dálàmá《姓氏词典》据《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答刺麻·八剌、答剌麻·硕里。”(按: 答,《姓氏词典》原音dā。)

  • 读音:Bìng罕见姓氏。《万姓统谱》 有载。初见于《姓苑》,未详其源。或云与“並”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