塲
【综】源出不详。台湾新竹有此姓(68,261)。
【综】源出不详。台湾新竹有此姓(68,261)。
读音:zǎn以地为氏。脩武县西北有攒城。(见《左传·杜预注》)
读音:xī yě【源】 见《姓苑》(9,11,12,15,17)。居于西野者以为氏,如东野之类(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初见於《姓苑》。《姓氏考略》亦载,其注云:
读音:Yēhài【源】 西夏人姓(95)。
读音:Liú当与“留”同。《中国人名大辞典》之“四角号码”索引作 “留”,其 “附录” 《姓氏考略》 则作“畱”; 《姓氏词典》 则留、畱两收,其注 “畱” 云;①以封地为姓氏。丹朱庶兄九
读音:Bì【源】①见《姓觿》(17)。②苗族姓。 【望】齐郡(17,418)。 【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人】薜国瑞,元时信州路推官(17)。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黄骅、山东之昌乐、安徽之
读音:Gōngshī【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穆侯之子桓叔成师之后,见《世本》(17,60)。【变】 晋时公师藩,为成都王颖部将,为避景帝司马师讳改姓公帅氏(17,62)。【人】 公师偶,春秋时粤人,
读音:Diēsháopǔ彝族姓氏。源于氏族图腾,“地阿勺普”,即以凤为图腾的“凤(氏)族”。或以族名代姓;或为单姓“凤”,盖取“地阿勺”汉意而得姓。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读音:Àogé′nièfū俄罗斯族姓氏。其意为 “火”,借指性格热情、急躁。本为绰号,后以为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俄罗斯族》。
读音:shí【源】 见《姓苑》(6)。【望】 河南(17,60,418)。【人】 食我,战国时韩公子,见《战国策》(1,60)。食勃,东晋末十六国时后燕东夷人,合蒲公(6,242)。罕见姓氏。《中国古
读音:Dùjiā【综】 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杜佳氏(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