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太史

太史

读音:tài shǐ

【源】 ①春秋时齐太史子馀之后。以官为氏(7,12,21,60)。②春秋时蔡仲之后有太史氏,见《路史》(60,62)。【望】 齐郡(17,62,418)。【布】 北京、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91)。【人】 太史慈、三国时东莱黄人,东吴孙策时折冲中郎将(17,21,26)。太史洵武,宋时嘉兴人,绍兴年间进士(24)。


现行较罕见复姓。分布很广: 今北京、辽宁之沈阳、山西之太原、广西之永福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齐太史子馀之后。”此以官为氏; ② 《姓氏考略》 据 《路史》 注云: “蔡仲后有太史氏。”蔡仲,周文王第五子蔡叔度之子,此当系出姬姓。③ “太史”,古官名,西周并春秋之际,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诸多事项,为朝廷大臣,久居此职者,其后或以官为氏,不特出自子馀、蔡仲。

三国时吴有太史·慈,建昌都尉,善射; 南梁有太史·叔明,乌程人; 宋代有太史·洵武、太史·邵,俱绍兴进士。

猜你喜欢

  • 士吉

    读音:shì jí【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大夫士蒍之子士吉之后为士吉氏,见《世本》(6,12,17,60)。【人】 士吉射,春秋时晋大夫(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 读音:Suí【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随国(故城在今湖北随县南)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系自祁姓。陶唐氏之后,周时杜伯之子隰叔奔晋,隰叔之孙士会为晋上卿,食采

  • 野辞

    读音:yě cí唐时党项以姓别为部,有野辞氏。(见《姓谱》)野辞氏,拓跋八姓之一。(见《路史》)

  • 索齊哷

    读音:Suǒqíliè【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四派,出吉林乌喇、吉林、松花江、叶赫等地(23,63,180,260)。【变】 ①亦作〔索齐勒〕(180,260)。②清正蓝满洲护军哈达之妻为索奇勒氏,镶

  • 费野头

    读音:fèi yě tóu代北人姓,后改为宇文氏。(见《魏书·官氏志》)

  • 读音:zhì【源】 见《姓苑》(15,21,60)。或系蛭拔氏所改。【望】 延安(17,418),延吉(60)。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转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按: 蛭,即水蛭,俗称蚂

  • 各榮

    读音:Gèróng【综】 僜人姓。世居西藏察隅(435)。

  • 读音:wèi夏王赫连定之弟谓以代之后。(见《姓氏寻源》)见《姓苑》。唐以前无谓,宋太平兴国登科有谓准。(见《万姓统谱》)

  • 读音:Dǎo【源】见《姓苑》(15,60)。 【布】河南淮阳(299)、浙江江山(325)、宁夏吴忠、四川等地均有此姓。 【人】导龙,北魏时华州刺史(21,60)。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

  • 宇比萨日桑

    读音:Yǔbǐsàrìsāng门巴族姓氏。属历史上门巴父系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门巴族》有载,未道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