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í

【源】 ①相传黄帝之臣夷牟作矢,为夷姓之始(60,62)。②相传后羿姓夷,故自虞夏时已有夷姓(7)。③系自妘姓。周时诸侯国(故城在今山东即墨西之庄武故城),相传为陆终之子求言之裔,《左传》记,纪人伐夷,即此夷也(4)。④春秋时周大夫诡诸食采于夷(为周时畿内邑),即城父(故城在今河南宝丰东40里),其后以邑为氏(12,17,60)。⑤春秋时邾娄之后,见《路史》(17)。⑥湘西苗族龙姓中包涵有夷等小姓(116)。【望】 城阳(60,418)。【布】 上海(92)、嘉定(351)、江苏武进(314)、湖北黄梅(361)、四川(59)、台湾彰化(64)等地均有此姓。【人】 夷射姑,春秋时邾国大夫(21)。夷福,明时甘肃静宁人,正德中任福州卫指挥(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新余、湖北之利川、山西之长治及榆次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①《姓氏考略》注云: “黄帝之臣夷牟作矢。为夷姓之始。”②郑樵注云: “䢵 (按: 或作 ‘妘’) 姓, 春秋夷,诡诸之裔,子孙以国为氏。”诡诸之夷,古国名,杜预注云: “在城阳庄武县所治夷安县是其地。”即今山东即墨庄武故城。③又注: “逸民夷逸。”夷逸,周代隐士。④又注: “齐大夫夷仲年之后。”此当系出姜氏。⑤又注: “邾大夫夷射姑 (之后)。”且称:“夷氏有四: 夷诡诸之后为夷氏; 又: 逸民夷逸、齐大夫夷仲年、邾大夫夷射姑之后,皆以名字为氏。”

《姓氏词典》称:“以采邑为姓氏 (据 《姓苑》)。夷,周畿内邑,即城父,为周大夫诡诸采邑,后被晋国侵占,夷诡诸后代有夷逸。” 与郑樵所注不同,且有乖於史。不从。

《中国姓氏大全》称: “夷,周代诡诸的采邑,在今安徽亳 (音bó) 县东南。”误。

战国时有夷之,治墨家之学; 汉代有夷长公; 明代有夷福,福州卫指挥。

猜你喜欢

  • 姆萊

    读音:Mǔlái【源】 彝族姓(375)。

  • 读音:Shè【音】 叶氏有Yè,Shè二音。参见叶(Shè)姓。【源】 ①春秋时楚国沈诸梁食采于叶(故城在今河南叶县南30里),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6,7,12,60)。②西汉时日南郡(在今越

  • 土敬

    读音:Tǔjìng【源】 相传帝鸿(即黄帝)之妻为土敬氏(60,62)。亦见《山海经》(62)。【变】 亦作〔士敬〕(15,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姓觿》收载; 《姓氏考略》亦载

  • 读音:Āo【综】 彝族姓。云南巍山有此姓(130)。现行罕见姓氏。今云南之盈江有分布。傣族姓氏,住该县之旧城乡。此姓系盈江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读音:yù【音】又音州(Zhōu)(80)。 【源】系自芈姓。周文王时有鬻熊者,省文作粥(62,80)。 【人】粥拳,亦作粥权,楚人,见《汉书·古今人表》(62)。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

  • 察渾滅兒乞

    读音:Cháhúnmiè’ěrqí【综】 元睿宗之庶子拨绰,娶察浑灭儿乞氏,生薛必烈僯儿(57)。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察罕默尔奇〕(24,63)。

  • 读音:Duò《姓氏词典》 引 《山西省革命烈士英名录》 收载。其注云: “今山西临汾有此姓。”未详其源。

  • 伊勒爾濟

    读音:Yīlèěrjǐ【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吉阳(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吉阳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 公勝

    读音:Gōngshèng【综】 公胜生著书,见《汉书·艺文志》(9,17,62)。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详其源。《汉书·艺文志》有《公胜子》五篇。

  • 读音:hóng周文王四友闳夭之后,以名为氏。(见《风俗通》)闳氏,周文王四友闳夭之后。汉有广陵相閎孺。(见《通志·氏族略·以地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