峗
【源】 见《姓苑》(15,21,63)。【布】 云南东川(380)、四川安岳等地均有此姓。【人】 峗开发,清乾隆庚辰举人(23,62)。
罕见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汉族姓氏。《万姓统谱》援引 《姓苑》 亦收。峗,山名,以山为姓。或称: “峗,即三危” 之组合字,三危山在今甘肃敦煌东南。《姓氏词典》 称: “今四川有此姓。《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第一辑有峗美灿。” 《汉语大字典》音wéi,未注明其为姓。
清代有峗开发,乾隆庚辰举人。
【源】 见《姓苑》(15,21,63)。【布】 云南东川(380)、四川安岳等地均有此姓。【人】 峗开发,清乾隆庚辰举人(23,62)。
罕见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汉族姓氏。《万姓统谱》援引 《姓苑》 亦收。峗,山名,以山为姓。或称: “峗,即三危” 之组合字,三危山在今甘肃敦煌东南。《姓氏词典》 称: “今四川有此姓。《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第一辑有峗美灿。” 《汉语大字典》音wéi,未注明其为姓。
清代有峗开发,乾隆庚辰举人。
读音:Wēnnuò【综】 芒人姓。世居云南金平三区普角乡。温糯系芒人氏族名,汉姓为罗。温糯又分红温糯(又称温糯伦)、黑温糯(又称温濡宋)、灰温糯(又称度旺布勒厄)等(133)。
读音:Wù’ěrlǔtè【综】 清蒙古正蓝旗中有务尔鲁 特氏(260)。
读音:Hélǔdǎi【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合鲁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哈鲁乌〕(24)。元代“色目人” 姓氏。为元代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读音:Dìngdiē【综】 西藏察隅僜人姓(171)。
读音:Bǎi lǐ百里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百里奚之后。二是源自地名。周朝时虞国有人入秦,后被封于百里邑,其后人遂以邑名为姓。百里姓望居在新蔡郡(河南新蔡一带)、京兆郡(陕西西安以东至华
读音:Yǔ庾姓主要来源于官名。周时,管理粮仓的官员叫“庾廪”,其后代以官为姓。庾姓早期活动于中原一带,如今庾姓分布以广东为多。庾姓历史人物有北周文学家庾信,世称“庾开府”,善作诗赋、骈文,与徐
读音:Āfú【综】 北魏时阿伏氏改为阿氏(7,27,62)。阿伏似即阿伏干之省译。《姓氏词典》 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 收载,其注云: “北魏有阿伏至罗。”未详其他。
读音:Chēmòtè【综】 清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车墨特氏(256)。又,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车木特氏(256),蒙古镶白旗中有车模忒氏(259),清正黄旗满洲领催德机布之继妻为车木忒氏,镶红旗满洲笔帖
读音:Yīkèmùěrhǎlǎ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疑此即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所收“也可抹合剌”之别译。
读音:Kālǎkuān【综】 清驻防呼伦贝尔正白旗中有喀喇宽氏(25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