崋
【源】 见《姓苑》(15,21,62)及《康熙字典》(80)。【变】 即华氏,见《广韵》(239)。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其注引《广韵》云: “崋,姓,出平原。殷汤之后,宋戴公之子考父食采於崋 ,后氏焉。”《姓氏词典》据《姓苑》亦注:“以山名为姓氏。崋山,即西岳华山。”是崋与華(华) 同,或乃华之分族。
【源】 见《姓苑》(15,21,62)及《康熙字典》(80)。【变】 即华氏,见《广韵》(239)。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其注引《广韵》云: “崋,姓,出平原。殷汤之后,宋戴公之子考父食采於崋 ,后氏焉。”《姓氏词典》据《姓苑》亦注:“以山名为姓氏。崋山,即西岳华山。”是崋与華(华) 同,或乃华之分族。
读音:nǚ xī liè【源】 ①金时女真人姓(60,71)。其先在辽时属呼伦贝尔敌烈部,以部为氏,至金时始称女奚烈,在元时又改称亦乞烈,明清时均称钮祜禄氏(100,180)。②赐姓。金宣宗赐张资禄姓
读音:Mùqú【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Fùlǚ【源】 代北姓,见《魏书·官氏志》(7,9,63)。或即副吕氏。《姓氏词典》据《姓解》收载。其注云: “北魏时代北姓。”未详其他。
读音:Yuèyǐn【源】 楚昭王以钟建为乐尹,后因氏(6,12,15,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本为职官名,郑樵称: “楚昭王以鐘(钟)建为乐尹。”后以官为氏。
读音:Chuǎng【源】 闯大夫之后,见《国语》(15,63)。【布】 台湾台中(64,68,261)、辽宁西丰(62)、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辽宁之清原、桓仁,山西之长治,福建之上
读音:wàn niǔ yú远祖之在幽州者,世有部落。阴山之北有山,号万纽于者,弈叶居之,遂以为氏。(见《于烈碑》)
读音:hóng鸿氏,大鸿氏之后也。大鸿即黄帝,亦即帝鸿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
读音:qìn【综】 见《姓苑》(15,21)。北魏时古沁氏后改为沁氏(60,62)。大陆有此姓(91)。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姓氏考略》亦载,其注云:“为魏古沁氏所改。”
读音:Bìlū清代满族姓氏。散处叶赫、松花江、乌拉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这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中国人名大辞典》 载有 “碧鲁” 氏,疑即“弼噜” 之别译。
读音:Jiázhì【源】见《路史》(60,62)。【变】一作〔鵊冶〕(62)。【人】鵊治子,汉时人,见《汉书·艺文志》(11,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引 《路史》收载,未详其他。(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