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
【源】 ①相传神农氏之师悉诸之后(60,62)。②或为悉云、悉罗、悉居氏所改(60,62)。③宋时党项人姓(96)。【望】 宛邱(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古今人表》 云: “悉清为神农师。” (按: 悉清,《姓氏考略》引作“悉诸”,炎帝师。)②《姓氏考略》又注: “或为悉云、悉罗、悉居诸氏改者。”
汉代有悉清; 唐代有悉末郎。
【源】 ①相传神农氏之师悉诸之后(60,62)。②或为悉云、悉罗、悉居氏所改(60,62)。③宋时党项人姓(96)。【望】 宛邱(17,418)。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古今人表》 云: “悉清为神农师。” (按: 悉清,《姓氏考略》引作“悉诸”,炎帝师。)②《姓氏考略》又注: “或为悉云、悉罗、悉居诸氏改者。”
汉代有悉清; 唐代有悉末郎。
读音:Máwéimíng【源】 西夏人复姓(85)。由麻、嵬名两氏所合成。
读音:Wūlíndā金代女真族姓氏。其汉姓曰蔡。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有载; 《姓氏考略》 作“乌林荅”。望出广平。金代有乌林答·胡土,破卤都尉; 又有乌林答·晖;又有乌林答·乞住,大名路猛
读音:Chénliú【综】 当系陈、刘两单姓合成。台湾花莲有此姓(68,261)。
读音:Jī【源】 ①商时饥国,亦称耆国(7)。即商周时古黎国(17,80)。故城在今山西长治西南黎侯岭下。周文王伐饥,见《史记·殷本纪》(7)。子孙遂以国为氏(21)。至春秋时周封康叔于卫,分以商民七
读音:zhòng xióng【源】 春秋时楚公族之后有仲雄氏,见《路史》(17,63)。【变】 一作仲熊(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 《路史》云: “楚公族之后。
读音:Bóluó【源】 ①元时蒙古人姓(24,63)。②清蒙古八旗姓。凡二派,出扎鲁特、阿鲁科尔沁等地(23,63)。
读音:Táng/Tar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Hébá《姓氏词典》 引 《魏书·官氏志》 收载。未详其他。(按: 当即 “和拔” 氏,代北姓。)
读音:Chuī【综】 一说即吹氏(91)。见《新编千家姓》(73,91)。北京、河南宜阳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河南之义马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
读音:Chángér【源】 长儿者,生而巨壮,震而矜之,故以为氏,见《姓氏寻源》(60,62)。亦见《姓苑》(17)。【人】 长儿子鱼,春秋时晋人,死于智伯之难(9,11)。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