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Yīng

【源】系自姬姓。周武王第四子封于应,为侯国,在汝州叶县(故城在今河南叶县),其后以国为氏(7,9,12,17,60)。 【望】颍川、汝南(17,21,418)。 【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尤以浙江、安徽等省多此姓,2省应姓约占全国汉族应姓人口41%。 【人】应劭,东汉汝南人,官拜泰山太守,著《汉宫礼仪故事》、《风俗通》等书(21,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山东之平度、平邑,湖北之监利,江西之金溪、崇仁,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侯爵,武王第四子 (封於应)。今汝州叶县故应城是也。” (按: 《中国姓氏大全》谓 “今河南宝丰县西南。” 《姓氏词典》 云: “在今河南鲁山县东。”) 此当以国为氏,系出姬姓。望出汝南、颍川。(又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据 《广韵》 称: “周武王封应,其后以国为氏。” 所引有误。《广韵》 注 “” 云:“……又姓。出南顿。本自周武王后,《左传》 曰:邦、晋、应、韩,武之穆也。” 录以备考) ② 《中国姓氏大全》 称: “历史上西域人姓氏,如应疵。” 未道其详。 (按: 应疵, 《姓氏考略》 作“䧹疪”。)

汉初有隐者应曜,居淮阳山,与四皓俱被召,曜独不至,时人语之曰: “商山四皓,不如淮阳一老。”其玄孙顺,后汉将作大匠; 八代孙应劭,集解 《汉书》。后周有应用,江南人; 清代有应宝时,浙江永康人。

或音yìng,亦现行姓氏。

猜你喜欢

  • 大陸

    读音:Dàlù【源】 系自姜姓,齐太公之后食邑陆乡,因以大陆为氏(7,21)。一说,齐简公时大夫东郭贾,字子方,食邑大陆(故城在今河北宁晋东南10里),号大陆子方,因氏(12,26,60)。历史上罕见

  • 读音:fù【源】 ①指腹为姓,如足氏、首氏、手氏之类(60,62)。②焉耆国相有腹氏,见《后汉书·班超传》(60,62)。焉耆国系西域小国,(故城在今新疆焉耆)。【望】 楚郡(17,418)。【人】

  • 梁賀侯豆

    读音:Liánghèhóudòu【源】 南北朝时柔然一部落,以部为氏(425)。

  • 关其

    读音:guān qí昔者郑武公欲伐胡,乃以其子妻之,因问群臣曰:“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关其思曰:“胡可伐”。乃戮关其思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见《史记·韩非传》)

  • 吾塞

    读音:Wúsāi【源】 金时女真部落,其部位于流水附近,当在今黑龙江双城境内。以部为氏(71,426)。【变】 亦作〔斡塞〕、〔五塞〕(71)、〔乌萨札〕(71,426),清《续通志》作乌色(24)。

  • 昂喇

    读音:nglǎ【综】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刀哥之妻为昂喇氏(260)。

  • 溪賒

    读音:Xīshē《姓氏词典》 引 《宋史》 收载。其注称: “宋有溪赊罗撒。”未详其源。

  • 馝邦

    读音:Bìbāng北魏时复姓,乃少数民族姓氏。后或改为邦氏。《广韵》 有载。或作 “馝邗”、“馝邘”、“馝刊”,亦作“馥邦”、“馥邗”,盖皆形近而讹,莫辨真伪,姑兼收并蓄。

  • 東扈

    读音:Dōnghù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云:“《汉书·古今人表·第二等上中》: 东扈氏。”未详其他。

  • 秃八

    读音:Tūbā【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秃八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图色〕(24)。元代“色目人”姓。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