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Fú

扶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为复姓乞扶氏所改。二是夏禹臣扶登氏的后代。三是汉代廷尉扶嘉的后代。扶嘉本姓巫,因其扶持汉室有功,汉高祖刘邦赐给他名字叫扶嘉。

扶氏发祥之地在今河南。

扶姓历史人物有扶少明,汉代学者,著有《道德经谱》三卷。

扶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九十九位。


【源】 ①相传禹臣有扶登氏,见《路史》。扶氏或为扶登氏所改(60,62)。②蜀之扶氏,源出汉时廷尉扶嘉之后(60,63)。汉高祖以嘉志在扶翼汉室,赐姓扶氏(11,21)。③汉时乌桓人姓,见《汉书·鲜卑传》(242)。④北魏时改乞扶氏为扶氏,见《魏书·官氏志》(6,44,70)。【望】 京兆(12,17,418),河南(12,21,60)。【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扶安,春秋时越大夫(15,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获鹿,山西之太原,河南之义马,湖北之利川,江西之南康、崇仁,福建之上杭、浦城,广西之灌阳,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布依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禹臣有扶登氏”,“后简为姓扶” (见 《中国姓氏大全》),此当为扶氏之始。② 《中文大字典》 注引 《姓氏急就篇》云: “扶氏,汉廷尉扶嘉,高祖以嘉志在扶翼汉室,赐姓扶氏。” 蜀之扶氏,即其后也。嘉本姓巫氏,曾劝刘邦定三秦,受赏赐。认为他能 “感召神祗,志在扶翊”,遂赐姓 “”。③郑樵注引 《魏书·官氏志》云: “乞扶氏 (按: 或作 ‘乞伏’) 改为扶氏。望出京兆、河南。”

汉代鲁有扶卿,传 《鲁论语》; 又有扶少明; 三国时吴有扶严; 北周有扶猛,临江县公; 明代有扶克俭,天启中刑部右侍郎,又为山东巡按; 又有扶明生,海康训导; 又有扶让,宣化知县; 清代有扶道宏,雍正癸丑进士。

猜你喜欢

  • 读音:Shuò【源】 见《广韵》(239)及《玉篇》(86)。【望】 河南(17,418)。《中国姓氏大全》 引 《字汇》 收载,其注云:“罕见姓。”未详其他。(按:妁,当指“媒妁”,此以职业

  • 甘羌

    读音:Gānqiāng【综】 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鄂斯尔哈拉,汉姓为鄂(189)。达斡尔族姓氏。出自鄂斯尔 “哈拉”,后改为鄂氏,盖取鄂斯尔之首音谐“鄂”而得。见《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

  • 朵魯班

    读音:Duǒlǔbān【综】 元时蒙古人姓。孛罗,蒙古朵鲁班氏,元世祖时博尔赤及怯薛长。至元中历任御史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宋亡后,兼任中书省丞相,后出使伊利汗国,遂留居其国(397)。

  • 读音:Yè叶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源于沈姓。颛顼后人沈诸梁,字子高,楚惠王时被任命为楚国叶邑的行政长官,故称“叶公”,其后裔以邑名为姓氏,叶邑遂成为叶氏祖地,叶公成为叶氏始

  • 撥和羅特

    读音:Bōhéluótè【综】 清蒙古正黄旗中有拨和罗特氏(259)。

  • 壯丘

    读音:Zhuàng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收载,其注引 《万姓统谱》云: “壮丘,汉有壮丘胜。”壮,当与“莊 (庄)”通,当音zhuāng,故 “壮丘胜”,或作“莊 (庄)丘胜

  • 拜格

    读音:Bàigé【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拜格山(23,63,180,260)。源出金时女真人把吉部,当以部为氏(23)。【变】 清正红旗满洲马甲齐保之妻为白格氏(260)。〔白格〕似即拜格之异译。历

  • 读音:Chéng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湖南之益阳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未详其源,亦未见载于古籍。(按: 塍,田埂,或指此为姓?)

  • 读音:shàn【源】 见《姓苑》(15,21,62)。河南鄯氏,鄯善人,其先为鄯善王宠之孙,北魏太平真君六年归国,遂以国为氏,初居西夏,后迁洛阳(242)。【布】河南巩县(301)、辽宁本溪(62)、

  • 斗文

    读音:dòu wén楚若敖生斗子文,因氏焉。(见《元和姓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