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曳固
【源】 隋、唐时回纥外九部中,其第四姓为拔曳固氏(17,60,62)。其先为拔也部(60)。【变】亦作〔拔野古〕、〔拔野固〕(17,60)。
历史上回纥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唐书》 云: “回纥九姓,四曰拔曳固氏,亦作拔野古、拔野固、拔也。” 详见 “拔也” 条。又,《姓氏词典》亦注:“又作拔野古、拔野固、拔也古,为中国古民族铁勒诸部之一,唐天宝以后居回纥,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东方者。”
【源】 隋、唐时回纥外九部中,其第四姓为拔曳固氏(17,60,62)。其先为拔也部(60)。【变】亦作〔拔野古〕、〔拔野固〕(17,60)。
历史上回纥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唐书》 云: “回纥九姓,四曰拔曳固氏,亦作拔野古、拔野固、拔也。” 详见 “拔也” 条。又,《姓氏词典》亦注:“又作拔野古、拔野固、拔也古,为中国古民族铁勒诸部之一,唐天宝以后居回纥,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东方者。”
读音:Bā【音】 一说,读郅(Zhì),又音Pō(17)。【源】 ①原本郅姓,因事改为叭(17),亦见《韵书》(17,62)。②清云南普洱府思茅厅橄榄坝(今景洪猛罕)土把总叭龙闲,傣族(253)。【变
读音:Shànfū【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读音:jí lì【源】 春秋时宋微子之裔有即利氏,见《路史》(17,60)。【人】 即利渠弥,春秋时宋戴公时大夫(6,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引 《路史》 云: “宋微子后有
读音:Fēng【综】 源出不详。浙江武义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运城、介休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古有沣水,源於秦岭,北入於渭,居者或以水为氏。)
读音:Nàiěr历史上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西)夏殿前太尉鼐尔·思聪。”未详其他。
读音:Yǒué《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简明中国通史》注云: “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契之先族有蛾氏。”契,商之始祖。
读音:Chāo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上犹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为上犹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亦未见载於古籍。
读音:zhàn魏有任城栈潜。(见《广韵》)望出任城。(见《万姓统谱》)章丘有栈姓。(见《池北偶谈》)
读音:Hè’ěrjī【综】土族姓。意为霍尔村,亦作〔贺尔勒〕,汉姓为贺(195)。
读音:Fùlèkùlū清代满族姓氏。世居松花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满族姓氏录》译作“富尔库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