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dàn

【源】 ①周文公第四子周公旦之后(15,60)。②齐桓公之后有桓氏,因避仇改为亘氏、旦氏(15,60)。③宋绍兴三年,以国讳,避赵桓之名讳,改桓氏为亘氏、旦氏,见《古今姓氏辨证》(60,62)。亦见《姓苑》(15,21)。【布】 云南镇雄(331)、甘肃永昌(392)、江西新干(400)、台湾高雄、桃园(64,68,261)、四川武胜(321)、汉源(336)、垫江(337)、中江(345)、彭县(354)、纳溪、乐山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老河口,湖南之益阳,贵州之普安,云南之泸水、河口、马关,四川之通江、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藏、土家、傈僳等多个民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①“周公旦之后。”周公,武王弟,名旦。此当系出姬姓。②又云:“齐桓公之后(有)桓氏,避仇改为亘氏、旦氏。”(按:齐有二桓公:一为姜姓,即公子小白,春秋时第一个霸主;一为田氏,名干,即齐太公,战国时齐君。)《姓氏词典》以为,此指“春秋时齐桓公”,故当系出姜姓。③其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宋绍兴三年,因国讳改桓为旦氏。”

猜你喜欢

  • 石穆鲁

    读音:Shímùlǔ清代满族姓氏。世居珲春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按:疑此乃“舒穆禄”之别译,其先乃契丹人,辽时译作“述律”,金代则为女真姓,译作“石抹”,至清

  • 撒剗

    读音:Sǎchǎn【源】 金时女真人姓(71)。【变】 亦作〔察刬〕(71)。清时称萨察氏。【望】 陇西(24,71)。【人】 撒刬吾歌,金泰和中以安远大将军为高平令,见《万历泽州志》(71)。

  • 读音:Lí【源】 周时国(故城在今山西长治西南)之后有棃氏,见《姓源》(17,61)。【望】 淮南(17)。【布】 台湾高雄(68,261)、河南确山等地均有此姓。【人】 棃公弁,明时

  • 納合

    读音:Nàhé【源】 金时女真人姓。纳 合,金女真部落,亦作〔纳喝〕,部人居耶悔水(今辽宁开原东的叶赫河)等地(397,426)。以部为氏(71)。【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纳哈塔氏(24)。亦

  • 敍瞿

    读音:Xùqú【源】 彝族姓(375)。

  • 洛俄

    读音:Luò’é【综】 彝族姓。四川美姑有此姓(210)。

  • 彭戲

    读音:Péngxì【综】 春秋时秦武公元年伐彭戏氏于华山(在今陕西华阴南),后因以为氏(17,21,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姓氏词典》亦载,其注引《姓谱》云: “秦武公

  • 读音:Zhōng钟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宋桓公曾孙伯宗为晋国大夫,因直言被害。儿子州犁逃至楚国,食采于钟离,后人于是以地名为姓氏或单称钟姓。二是为钟离氏所改。项羽手下有钟离

  • 阿顔覺羅

    读音:Āyánjueluó清代满族姓氏。散处叶赫、额尔敏、赫图、阿拉福齐、希美佛赫、费雅、部阿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阿颜”,意为身大色黄的鹿; “阿颜觉罗”,疑指拥有身大色

  • 扎噶齊

    读音:Zhágáqí【综】 清镶黄旗蒙古马甲观住之妻为扎噶齐氏(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