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
【源】 ①春秋时齐有殖绰,殖姓或为其后(7,60,62)。②或丰于殖货者,因以为氏(60,62)。【望】 齐郡(17,418)。【人】 殖广,汉时人,见《印薮》(17,21)。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姓氏考略》亦载并注其源: ①其据《左传》注云: “春秋时齐有殖氏。”②又注: “丰於货殖,因以为氏。”
春秋时齐有殖绰; 汉代有殖广。
【源】 ①春秋时齐有殖绰,殖姓或为其后(7,60,62)。②或丰于殖货者,因以为氏(60,62)。【望】 齐郡(17,418)。【人】 殖广,汉时人,见《印薮》(17,21)。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姓氏考略》亦载并注其源: ①其据《左传》注云: “春秋时齐有殖氏。”②又注: “丰於货殖,因以为氏。”
春秋时齐有殖绰; 汉代有殖广。
读音:Suàn【源】 见《姓苑》(15,21,62)。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Bèi【源】 ①贝,春秋时晋大夫采邑,因氏,见《姓源》(17)。贝氏出清河贝丘,见《姓苑》(11,60)。贝,古州名,春秋时属晋,周置贝州,以贝丘为名。故城在今河北清河。②春秋时蔡邑,以邑为氏,
读音:Dǎo【源】 ①因避居岛屿而为氏(60,62)。②回族姓。【布】 山西太原(62)、阳城(309)、台湾南投(68,261)、河南淮阳(299)、西华、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乌拉特前旗等地均有此
读音:Yào【音】又音岳(Yuè)(88)。【源】①炎帝之裔,姜姓之后有药氏(8,17,60,62)。②巴夷人姓,见《华阳国志》(60,63)。③西夏时吐蕃部人姓(60,63,101)。④五代时后唐沙
读音:Wúnǔgǔqín/Unugucin【综】 清蒙古镶蓝旗中有吴努古秦氏(259)。
读音:Yè【源】 见《姓觽》(17,62)。【望】 内黄(17,418)。《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E-'ěrjí【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伊布祐之妻为阿尔吉氏(260)。
读音:Hébǔtūhésī元代蒙古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援引 《蒙古秘史》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zǔ【源】 北魏时改代北鲍俎氏为俎氏(60,62)。【变】 一作〔爼〕(17,62)。【望】 山东(17,418)。【布】 河南临颖(339)、林县(343)、辽宁(92)、河北乐亭(334)、
读音:kě dān代北姓,后改为单氏。(见《魏书·官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