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段干

段干


读音:Duàn gàn

段干姓源自地名。春秋时道家鼻祖老子之子李宗,任魏国大将,先后食邑于段、干两地,其子孙遂以封邑名为姓。

段干姓历史人物有段干木,战国时晋人,著名隐士。曾求学于子夏,因魏成子推荐,受到魏文侯礼敬。魏文侯欲以段干木为相,他坚辞不受,后隐居不出。

段干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六十六位。


【源】 系自李姓,皋陶之裔。战国时老子之子宗为魏将,初封于段(故城在今山西芮城东北),后封于干,合二邑名而为氏(7,11,17,60)。【望】 魏郡(17,418)。【变】 后改为段氏(26,91)。【人】 段干木,战国时魏国人(11,21)。


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郑樵注云:“段干木之后也,西河人。”《姓氏考略》所注尤详:“《史记》:‘老子之子宗为魏将,封於段、干,后为姓。’(按:老子之子封於段,又封於干,因以为姓。)《风俗通》注云:‘姓段,名干木’。《吕览》亦云:‘干木光於德’。《唐书·世系表》又云:‘封段,名干木大夫’。俱误。”(按:段干木之后分氏有五:或为“段干”复姓,或为段氏,或为干氏,此三者皆以邑为氏;又,或为木氏,亦为沐氏,此二者则以名为氏。)

战国时齐有段干明、段干纶;韩有段干越人。

猜你喜欢

  • 读音:jué【音】 亦音Jué(17,77,61)。【源】 ①黄帝之后,姞姓之裔,周时蹶父之后(11,17,60)。②春秋时晋大夫韩厥之后(17)。【望】 河南、济南(17,60,418)。【布】 大

  • 圖魯卜台

    读音:Túlǔbǔtái元代 “色目人” 姓氏。为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译作“秃鲁八歹”。

  • 頁允

    读音:Yèyǔn历史上羌族之党项人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西)夏知中兴府事页允克忠;武节大夫页允思文。”未详其他。

  • 读音:Wò【源】 西夏人姓(54)。亦见《新编千家姓》(73,91)。【变】 亦作谔(30)。【布】 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收载; 《姓氏词典》引 《二十五史人名

  • 读音:Wàn万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姬姓。晋国有大夫毕万被封于魏,又称魏万,其子孙以祖辈的字“万”为姓。又源于芮姓。春秋时芮国国君芮伯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姓氏。

  • 读音:Liǎn【源】 羌人姓,见《姓苑》(17,21,60)。【变】 一作〔歛〕(15,17,418)。【望】 南安(17,418)。【人】 敛歧,东晋末后秦南安人,右部帅(241)。罕见姓氏。《郑通

  • 胡禄屋

    读音:hú lù wū【源】 唐时突厥三姓之一,见《唐书》(60,62)。一说,胡禄屋系西突厥十姓之一,属咄陆部,全称为胡禄屋阙啜(428)。历史上突厥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据 《唐书》 注

  • 鄭佳

    读音:Zhèng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沈阳、兴京等地(23,63,180,260)。又,早期八旗中之郑姓汉人,曾加佳字为满洲姓(181)。【变】后改为郑氏(180,181)。【人】清正

  • 常尋

    读音:Chángxún历史上罕见之复姓。《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 《万姓统谱》 曰: “常寻,姬姓,吴仲雍之后。” (按: 疑此“寻”,乃“寿”之讹。参见“常寿”条。)

  • 读音:Zhuō卓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战国时楚大夫卓滑之后。二是蜀郡有卓氏,原本为赵人,秦时迁入蜀之临邛,以冶铁致富。三是源自少数民族姓氏。土家族、满族、壮族、高山族均有此姓。卓姓发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