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淳于

淳于


读音:Chún yú

淳于姓是以国名为姓氏。西周初年,姜姓斟灌氏受封于淳于,国家被灭亡后,其族人以原国名命姓,称淳于氏。

淳于姓早期活动于河南、山东一带。

淳于姓历史人物有战国时齐国学者淳于髡,以博学滑稽著称。齐威王在稷下招揽学者,他被任为大夫,多次讽谏威王和相国邹忌改革内政。楚国攻齐时,他到赵国求援,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因此而退兵。前后数次出使诸侯国,每次都能不辱使命。

淳于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二十五位。


【源】 系自姜姓。周武王封炎帝之裔为淳于公,号淳于。淳于故城在今山东安丘东北,为夏时斟灌国。春秋时灭于杞,淳于公入曹,子孙遂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7,12,17,60)。一说,淳于为春秋时州国都城,故姜姓州公之后有淳于氏(7,60)。【变】 ①唐时为避宪宗御名,河内淳于氏有改姓于氏者(7)。亦有改姓淳氏者(60,62)。②亦作〔湻于〕(12)、〔涥于〕(17)。【望】 河南(17,21),河内(418)。【布】 台湾台北(64)、山东黄县等地均有此姓。【人】 淳于髡,春秋时齐国名人(21)。淳于赐,汉时大司农(21)。


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并注其源: ①其注引 《尚友录》 云:“淳于,河内,羽音,春秋时小国也,子孙以国为氏。”②其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淳于公子孙以国为氏。唐贞观所定七姓,一曰淳于,至宪宗,避御名,改为于氏。” 《姓氏考略》 引 《水经注》云: “ ‘淳于县,故夏时斟灌国。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淳于国。’ 后以国为氏。” 又引 《姓谱》 云: “出於姜姓州公之后。”

” 或作 “”。

战国时齐有淳于·髡; 西汉有淳于·意; 晋代有淳于·智。

猜你喜欢

  • 读音:Jiàn/Jiann,Jyan【综】 黄庭坚为晁补之父端友撰墓志铭云,公讳仲偃,库部员外郎枧文元之母弟也(63)。

  • 通吉

    读音:Tōngjí金代女真族姓氏。乃金女真白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通吉密拉,本哈斯罕人,收国二年来附,遂为穆昆。子和拉布,善女真、契丹字,为御前管勾文字。”

  • 句大

    读音:Gōudà传说中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其注引《太平御览·神鬼部》云: “ 《龙鱼河图》 曰: ‘西海君姓句大,名丘百; 夫人姓灵,名素简。’”

  • 赫葉哷

    读音:Hèyèliè【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沈阳(23,63,180,260)。【变】①后改为赫氏(180)。②一作〔赫叶勒〕(180,260)。③清正蓝旗满洲闲散阿捕什哈之妻为何叶勒氏,正白旗满洲闲

  • 读音:Jiā【音】 又音挟(Xié)(75)。【源】 夹氏即郏氏、侠氏、荚氏(60,62)。《汉书·艺文志》载《夹氏春秋传》十一卷(7,17)。【望】 河南(17,418)。【布】 山东新泰(359)

  • 圖爾塔拉

    读音:Túěrtǎl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黑龙江(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綺里

    读音:Qǐlǐ【源】 汉时四皓之一绮里季之后,以所居为氏(11,12,17,21)。一说,绮里季姓朱名晖(28)。【望】商山(17,418)。

  • 黑齒

    读音:Hēichǐ【源】 ①炎帝之裔封于黑齿,后因氏(17,62)。 ②出自南诏,群蛮有黑齿、金齿、银齿三种,因氏(7,62)。 ③唐时百济国西部人有此姓(6,11,12,17)。【望】 辽海(17,

  • 读音:Pào/Paw, Pau【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南有此姓(68,261)。

  • 桐門

    读音:Tóngmén【源】桐门为宋国北城门之名。乐大心为右师,居桐门,后为氏(7,11,12,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子姓。《左传》宋乐大心为右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