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
读音:Liū
【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综】 源出不详。现代罕见姓(73,91)。
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chù【源】 彳亍义通于踯躅,或为行氏所变,见《姓氏寻源》(7,60,62)。【布】 春秋时河东(秦置河东郡,故治在今山西永济)有亍氏(1,7,9,60)。今大陆有此姓(91)。【人】 亍衡,楚
读音:mò【源】 古有秣阳国,见《地谱》(17)。亦即秣林国(7)。春秋时越王迁抹林(故城在今江苏南京城内),以国为氏,后有秣氏、末氏(7,9,12,15,60)。【变】 襄城(17,418)。罕见姓
读音:Jū/Jiu,Jyu【综】源出不详。山西平原有此姓。
读音:Fèiyánggǔ【综】清正黄旗满洲马甲达拜之妻为费扬古氏(260)。
读音:Wūzhī【源】 乌氏,地名,因水而名,秦时为乌氏之戎所居,汉置乌氏县,故城在今甘肃平凉西北。以地为氏(11,60)。【变】 一作〔阏氏〕(17)。【人】 乌氏倮,秦始皇时封比封君(60,87)
读音:Kāimáomó【综】台湾土著姓。清道光六年,淡水厅下南庄(今苗栗南庄乡)之赛夏族人之姓,原义为高,后改为高氏(65)。
读音:Tángjiūshū【源】 春秋时三字姓,见《希姓录》(22)。
读音:juàn【源】 ①系自姬姓。周武王弟卫康叔之后有眷氏(60,62)。②北魏孝文帝时改代北茂眷(一作茙眷)氏为眷氏(7,60,62)。亦见《姓苑》(15,21)。【望】 代郡(17,418)。罕见
读音:Xióngcāng【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Fānglěi《姓氏词典》 有载。其注 “方纍” 云:“又作 ‘方垒’ 氏,以国名为姓氏。”详见“方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