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àn

【源】 ①汉禅让于魏后,子孙有以汉为姓者(12,17,60)。三代之时,天子诸侯传国,支庶传氏。其传国者,国亡,则以国为氏。三代之后虽有国号,无问嫡庶,皆以氏传,而谓之姓。如汉家虽亡,亦称刘氏,或有称汉者,虽存古道而存为希姓(12,21)。②东乡族姓。【望】东莞(17,60,418)。【布】湖北钟祥(388)、浙江义乌(277)、台湾基隆、高雄、花莲(64,68,261)、贵州赤水(442)、山东日照、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汉伦,宋时深州刺史(21)。汉銮,明时山东日照人,嘉靖中任邵武府检校(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大同、临汾,新疆之塔城,广东之吴川,云南之陇川、邱北、盈江等地有分布。汉族、蒙古族、傈僳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姓苑》 云: ‘东莞有此姓。’ 云,汉高帝之后。初,项羽封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今兴元府汉中郡也。自高帝至光武终于献帝,通王莽十八年、刘圣公二年,计四百二十五年传汉祚。汉亡,子孙或以国为氏。” 三代之时,无子、诸侯传国,支庶传氏。其传国者,国亡,则以国为氏; 三代之后,虽有国号,无问適 (嫡)庶皆以氏传而谓之姓。如汉家虽亡、亦称刘氏,或有称汉者,虽存古道,而存为希姓。

唐代有汉皓; 五代时有汉佗; 宋代有汉宗尧,淳祐进士; 明代有汉邦杰,盐井提举; 又有汉德,金县高士。

猜你喜欢

  • 读音:kuān明有宽彻,汉阳人,洪武进士,使西域。(见《奇姓通》)

  • 瑚雅

    读音:Húyǎ【源】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世居纳迪村、呼讷赫等地(23,63,180,260)。源出金时女真人姓霍域氏。 【变】①一作〔胡雅〕(180)。②清镶白旗满洲马甲车金太之继妻为胡雅尔氏(26

  • 读音:Shù《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太平图话姓氏综》 注云: “系豎姓分族。”

  • 瑪拉斯拉西安

    读音:Mǎlāsīlāxī'ān高山族姓氏。为台湾高山族之布嫩人姓。本意为 “磨刀霍霍”之意。此以 (战)事为氏。相传布嫩人打败泰雅尔人,有人主张血洗村里的妇婴,遭到布嫩头目反对。头目磨刀

  • 陵終

    读音:Língzhōng【综】 王莽曾祖翁孺与东平陵终氏有怨,见《通志·氏族略》(76,91)。历史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汉代东平有陵终氏。郑樵注云:“王莽曾祖翁孺,与东平陵终氏

  • 持佳

    读音:Chí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哈达(23,63,180,260)。金时女真人姓有持嘉氏(24),持佳氏当出自持嘉氏。【变】 ①亦作〔迟佳〕(180)。②后改为迟氏(180)。清代满族姓氏

  • 佟鄂囉

    读音:Tóngèluó【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三派,出扎库塔、巴颜乌喇、当务理等地(23,63,180,260)。【变】 清镶红旗满洲前锋莽阿善之妻为通务尔氏(260),〔通务尔〕似即佟鄂啰之异译。清

  • 巴鄰

    读音:Bālín《姓氏词典》 引 《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世祖忽必烈时有中书左丞相伯颜,姓此姓。” (按: 疑 “巴邻”,即 “八怜”、“巴林”、“巴琳” 之别译

  • 读音:zé【音】 又音昨(Zuó)(91)。【源】 ①江苏太湖西南有笮岭山,居其侧者以为氏(60)。②亦见《姓苑》(7)。蜀有笮夷,或笮夷之后入中国者以部号为氏(60。62)。【变】 亦作迮(60)、

  • 塞赫哩

    读音:Sàihè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诺罗村(23,63,180,260)。【变】①一作〔塞赫理〕(260)。②清正红旗满洲马甲德克精额之妻为色赫哷氏(260),〔色赫哷〕似即塞赫哩之异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