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
【源】 ①见《姓苑》(15,21,60,62)。唐时改河间郡为瀛州,即鄚州,故治在今河北河间,或以地为氏(60,62)。②侗族姓(114)。【望】 东海(17,418)。【布】 北京、湖北武汉(91)、贵州(114)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河间有赢水,故为瀛州,即赢姓所居之地,或为瀛姓,故 《姓氏考略》注云: “以地为氏,瀛州,即鄚州,今之河间。”
【源】 ①见《姓苑》(15,21,60,62)。唐时改河间郡为瀛州,即鄚州,故治在今河北河间,或以地为氏(60,62)。②侗族姓(114)。【望】 东海(17,418)。【布】 北京、湖北武汉(91)、贵州(114)等地均有此姓。
现行罕见姓氏。今北京、湖北之武汉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姓苑》收载。河间有赢水,故为瀛州,即赢姓所居之地,或为瀛姓,故 《姓氏考略》注云: “以地为氏,瀛州,即鄚州,今之河间。”
读音:Éyī【源】 西夏人姓(31)。或即讹一氏。【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额伊〕(24)。【人】 讹德昌,西夏时武功大夫(23,24)。
读音:Wūzhūkùtè【综】 清蒙古镶黄旗中有乌珠库特氏(259)。
读音:Gǔsīluó历史上吐蕃族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吐蕃自达磨贊普被杀后,分裂为四,其一在南山,即亚陇觉阿王系,后入青海一带,宋时唃厮罗,即为此系。沈括 《梦溪笔谈》 云: “唃厮,华
读音:Miēqū【源】 西夏人姓(240)。
读音:Sānqiū【综】 蜀有三丘务,见《三国志》(12,17,21)。亦见《姓苑》(7)。但据张澍考证:《蜀录》无此氏。郑氏误引《梁书》。丘昂,吴兴人,家贫好学,与弟给事中夷、太守矩,并以孝行闻,当
读音:Duàn gàn段干姓源自地名。春秋时道家鼻祖老子之子李宗,任魏国大将,先后食邑于段、干两地,其子孙遂以封邑名为姓。段干姓历史人物有段干木,战国时晋人,著名隐士。曾求学于子夏,因魏成子推
读音:Rězǐ【综】 彝族姓。四川凉山普格有此姓(210)。
读音:Duōyú【源】 见《姓苑》(9,11,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初见于 《姓苑》,未详其源。后或有改为单字姓“多”者,参见“多”条。
读音:Dáháidējīn【综】 元时顺宁王阿沙不花元配达海的斤氏封顺宁王夫人(57)。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塔尔海德济〕(24)。
读音:Zhuīshū【源】 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子南,字追舒,以字为氏(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