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Gān

甘姓的来源主要有四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出自春秋时甘国昭公之子带,其后人以甘为姓氏。二是以地名为姓氏,出自姬姓。周武王时,封同族人于甘地,称甘伯。后有甘伯恒公,其后代亦为甘姓。三是以国名为姓氏。夏朝有诸侯国甘国(在今河南洛阳西南),甘国亡国后族人散居各地,以原封国名为姓,成为甘姓的一支。四是以祖字为姓氏,商朝时,高宗武丁有臣曰甘盘,甘盘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为姓,遂成甘姓。

甘姓早在先秦时已聚居于今河南、山东、陕西、甘肃、安徽等地。秦汉时,甘姓已迁至河北、山西,今江苏、四川、重庆等地也有甘姓人居住。汉末三国时,甘宁追随吴主孙权,落籍今江苏南京,故甘宁子孙散居今江浙一带。东晋时期,甘姓也避乱南迁,进入今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隋唐时期,甘姓人广泛地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两宋时期,甘姓人入迁福建、广东两省。明初,山西甘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陕西、甘肃、河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明末,有北方甘姓迁入今辽宁地区,又有广东、福建两地的甘姓入迁台湾。如今,甘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四川、江西等地为多。

甘姓历史人物有甘罗,战国时期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神童。其12岁时,为秦相吕不韦出使赵国,赵王亲自迎接,在甘罗的巧言劝说下,割五城以臣服秦国。甘宁,三国时人,先依附刘表,后归吴国,献计于孙权,攻破黄祖,占据楚关,尽获其士众。又从周瑜破曹操,攻曹仁,拜西陵太守时称江表虎臣,官至折冲将军。

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四十五位。


【源】 ①商时武丁之臣甘盘之后(9,11,17,60)。 ②系自姬姓。周惠王少子太叔带,食采于甘(故城在今洛阳西南),即甘昭公,其后以邑为氏(7,11,12,17,60)。 ③夏时侯国,书称甘誓(故城在今陕西户县北之甘亭),其后以国为氏(17,62)。 ④炎帝神农氏,其后有州、甫、甘、许、戏、露、齐、纪、怡、向、申、吕皆姜姓之后,并为诸侯,或分四岳,见《史记》(21)。姜姓之后有甘氏(11)。 ⑤明清时青海土族土司有甘姓(229)。现土族有甘姓(195)。 ⑥清满洲八旗甘佳氏后改姓甘(180)。⑦彝(208)、土家(387)、壮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天水(418),渤海、丹阳(21,60),洹水、甘阳、长乐、富水(7)。【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湖南、四川、江西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甘姓约占全国甘姓人数59%。【人】 甘茂,春秋时下蔡人,秦武王时左丞相(21)。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东之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峨边等地均有分布。汉、壮、傣、彝、土、侗、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夏时侯国。郦道元云: ‘甘水东十里。洛阳南有故甘城,世谓之鉴城。’” 其后或以国为氏。② 《姓氏考略》注引 《姓谱》 云: “武丁臣甘盘之后。” ③郑樵又注: “周武王封同姓於畿内,因氏焉。”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亦云: “ (甘),周武王同姓。于畿内为诸侯,因氏焉,甘伯恒公是也。秦有甘茂、甘罗。”④ 《姓氏考略》注引 《史记·索隐》 云:“出春秋时甘昭公子带之后。” ⑤为清代满族姓甘佳氏所改。见 《满族姓氏录》。⑥壮族之甘姓,本“岩洞” 之意。此以地居为姓。⑦土族之甘姓,因名改姓。元末百户 “诺延” (官人) 贴木录於明洪武四年 (1371年) 率部归附明朝,其孙甘肃,依汉族习惯称呼,取名之首字以为姓,称甘土司。

猜你喜欢

  • 莫賀

    读音:Mòhè【综】唐时吐蕃人姓。唐吐蕃突骑施酋长莫贺达于率众内属,见《旧唐书》(242)。《姓氏词典》 引 《唐书》 收载; 其注称: “唐有莫贺设、莫贺达干。”未详其他。

  • 佟安

    读音:Tóng’ān【综】 清镶蓝旗满洲亲军南泰之妻为佟安氏(260)。

  • 读音:Sū苏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封地为姓氏,周武王时期,司寇忿生,受封于苏,建立苏国,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苏氏。二是改姓,北魏跋略氏,改为苏氏。三是少数民族中也有苏氏。苏姓发

  • 老男

    读音:lǎo nán【源】 春秋时宋国司马老佐之后有老男氏,见《姓考》(17)。当为宋微子之后(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据《路史》云: “宋微子后有老男氏。”此当系出子

  • 读音:jié【源】 ①系自曹姓。春秋时邾公子捷菑之后,见《风俗通》(1,12,60)。②鲜卑族姓,见《通鉴》(242)。【望】 泰山(17,418)。【变】 亦作〔掶〕(9,63)。【布】 北京、四川

  • 读音:Xíng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有分布。《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据汉《刘宽碑》注云: “以地为氏,或以水为氏。”战国时有荥阳邑,在今河南郑州市西; 又有荥泽,即 《禹贡》之荥陂。在今

  • 士尹

    读音:shì yǐn【源】 士庆为楚庄王令尹,子孙以士尹为氏(60,63)。【人】 士尹池,春秋时楚国人(17)。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士庆为楚庄王令尹,子孙以官为氏。” (

  • 稷丘

    读音:jì qiū【源】 见《姓苑》(60,62)。居于稷丘者以为氏,如闾丘,稷丘之类(60)。 【人】 稷丘子,见《神仙传》(7,9,12)。历史上罕见复姓。初见於 《姓苑》。《姓氏考略》注云:

  • 戈勒羅特

    读音:Gēlèluótè【综】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丰保之妻为戈勒罗特氏(260)。

  • 读音:Zōng宗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职官为姓氏。周朝有官职为宗伯,辅佐天子掌管宗室之事,后世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姓。二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源于子姓。春秋时,宋襄公母弟敖孙伯宗为三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