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ù

【源】 ①汉时有治粟都尉,以官为氏(6,12,15,17,60)。②侗(113)、瑶(118)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江陵(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7%。尤以湖南多此姓。【人】 粟举,汉时魏郡太守(6,7,12)。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阜平、景县,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大同、长治,湖北之利川,湖南之长沙,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瑶族、侗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归“入声”部。其源不一:①郑樵注云:“汉有治粟都尉(《姓氏考略》按:‘治粟都尉’,为‘治粟内史’之误),因以为氏。”此以官为氏。《中国姓氏大全》亦注:“秦代有治粟内史。掌管财政收入为九卿之一,其后以官为氏。”②或为宿姓所改。《姓氏考略》据《程启充墓志铭》注云:“又有音讹改粟氏者,蜀宿进之后。”宿进,明正德中蜀人(或称:弘治时人),为进士。望出江陵。

三国志·魏志》袁绍魏郡太守粟举;宋代有粟彭年;明代有粟恕,户部尚书;又有粟登,弘治进士;清代有粟千种,康熙乙未进士。

猜你喜欢

  • 勞朝

    读音:Láocháo【综】 拉祜族姓。云南金平县茨通坝大寨郭周人(即黑苦聪人)有此姓,汉姓为曹(134)。

  • 散德爾

    读音:Sǎndéěr【综】 柯尔克孜族姓(429)。清乾隆二十~二十二年迁入黑龙江富裕县,汉姓为蔡(204)。柯尔克孜族姓氏。或于清乾隆间由阿勒泰地区迁入黑龙江富裕县,由于受汉族的影响,逐渐采

  • 读音:Hào【源】 与昊、皓两姓通(60,62)。源出西方(泛指中国西北地区),见《姓谱》(60)。现行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有分布。《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姓氏词典》 引《姓谱

  • 甘先

    读音:Gānxiān【源】 周惠王少子太子带,即甘昭公,其子甘成公之后有甘先氏、甘庄氏、甘士氏,见《路史》(17,60)。作〔甘光〕(76),误。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甘莊(庄

  • 读音:Guǎng【源】 ①黄帝时人广成子之后有广氏,见《风俗通》(1,6,17,21,60)。②高佳广原,清镶黄旗人,乾隆、嘉庆年间,累官甘肃按察使及湖南巡抚,其后以其名为姓(69)。【望】丹阳(41

  • 读音:jìng【源】 ①战国时齐威王少子田婴封于薛(故城在今山东滕县南),号靖郭君,其后因以为氏,见《风俗通》(1,6,11,12,15)。②单,春秋时小国,周畿内国,故城在今河南孟津东南。单靖公之后

  • 格爾齊

    读音:Géěrqí【源】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尼玛察(23,63,180,260)。又,清驻防拉林和宁古塔等地之正黄旗中亦有格尔齐氏(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尼玛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

  • 三丘

    读音:Sānqiū【综】 蜀有三丘务,见《三国志》(12,17,21)。亦见《姓苑》(7)。但据张澍考证:《蜀录》无此氏。郑氏误引《梁书》。丘昂,吴兴人,家贫好学,与弟给事中夷、太守矩,并以孝行闻,当

  • 别帖里歹

    读音:Biétiēlǐdǎ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续通志·氏族略》译作“拜托里岱”。

  • 读音:Bǎi柏姓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周朝时,在今河南西平有柏国。春秋时,柏国被楚国所灭,后代就用柏为姓氏。二是以祖辈名号为姓氏。相传远古时代东方部族首领有柏皇氏,住在皇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