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Nà

【源】 ①见《姓苑》(7,9,12,15,60)。②西夏人姓(240)。③清时甘肃西宁县(即今青海西宁)土司,为纳沙密西番人,后以纳为氏,世居纳家庄(72)。④元时赛典赤瞻思丁之子纳速剌丁官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其后裔以其四字分别为姓。今回族纳氏出于其后。⑤土族姓(195)。【望】 临湘(17,418)。【布】 云南通海河西纳家营(105)、泸西(374)、东川(380)、昆明、双江、新疆呼图壁(342)、台湾、台北、高雄、花莲(64,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纳台,明时四川什邡人,永乐中湖南常德卫千户(15,21,24)。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云南之泸水、邱北、河口、陇川、马关,山西之太原、大同,甘肃之酒泉、永登、舟曲,新疆之塔城等地均有分布。汉、回、土、珞巴、傈僳、哈尼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归“入声” 部。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据 《姓苑》 注云: “临湘有纳湖,本属纳氏。”此之纳氏,为姓书最先载者,所惜未道其详也。②回族之纳姓,则为元代著名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之子纳速刺丁之后,盖取其名之首音谐以汉字 “” 而为单姓,或改为“”、“”、“”、“” 等姓。③土族之纳姓,则出自 “纳速剌”。明洪武四年 (公元1371年) “诺延”沙密率部降明,其子纳速刺,依汉习取 “纳速刺”之首音谐以汉字 “”而为姓; 人称纳土司。④珞巴族之纳姓,本为部落名,以为姓。注②——④见 《中国人的姓名》。

明代有纳台,常德卫千户。

猜你喜欢

  • 阿堅

    读音:Ājiān《姓氏词典》 引 《后汉书》收载。其注云: “汉有阿坚羌渠。”未详其源。(按: 阿,《姓氏词典》 音ē。)

  • 瑪爾吉特

    读音:Mǎěrjítè【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扎噜特(23,63,260)。【人】清正蓝旗蒙古前锋校德福之妻为玛尔吉特氏(260)。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扎噜特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

  • 莫舆

    读音:mò yú代北姓,后改为舆氏。(见《魏书·官氏志》)

  • 金別

    读音:Jīnbié【综】 景颇族姓。属浪速支系,世居云南潞西三台山,汉姓为鲍(168)。

  • 公華

    读音:Gōnghuá【源】 春秋时鲁季孙之族有公华氏,见《史记》(15,60,62,63)。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据《史记》注云: “鲁季孙之族。”季孙氏乃鲁公族,故公华氏当系

  • 阿哈覺羅

    读音:Āhǎjuéluó【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十八派,出松花江、长白山、哈达、辉发、叶赫、俄谟和鄂多里、瓦尔喀、佛阿拉、浑托和河、萨哈阿察、连力湾、叶赫勒、绥芬、俄多里、香山、倭济、东安、

  • 鄂謨托

    读音:Èmótuō《姓氏词典》 据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载。其注云: “满族姓氏。清乾隆时云贵总督彰宝,姓此氏。” 《清通志·氏族略》作“鄂谟拖”,乃满八旗姓氏之一,世居尼玛察地

  • 读音:Ná《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按: “拏”、“拿” 为异体字,作为姓氏,当与“拿” 同,或“拿”之分族。)

  • 留呼

    读音:Liúhū【源】 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

  • 吉别

    读音:Jíbié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