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Xí

【源】 ①古习国之后,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6,7,12,17)。②少习,地名,故城在今陕西丹凤东武关,是习氏以地为氏(60,62)。③彝族姓(130)。【望】襄阳、东阳(17,21,60,418)。【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湖南、陕西二省多此姓,二省习姓约占全国汉族习姓87%。【人】习响,汉时陈相(6,21)。习珍,三国时蜀零陵北部都尉(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龙口,湖北之利川,湖南之芷江,江西之金溪、峡江、崇仁,广东之高要,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土家、纳西等民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 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引 《风俗通》 云: “习,国名。”且归入 “以国为氏”之列。《姓氏考略》 引《左传·杜注》 云: “少习,本地名,析县东之武关。是习氏以地为氏。” (《姓氏词典》称: “少习,春秋地名,即武关。在陕西商县东一百八十五里。” 《中国姓氏大全》则称: “陕西丹凤县东南的武关附近有少习山,居者以地名为姓。”) 望出襄阳。

汉代有习响。为陈相; 东汉有习承业,汶山太守; 晋代有习凿齿,衡阳太守,著《汉晋春秋》 五十四卷; 宋代有习之伟、习胜己,俱进士; 明代有习嘉言,永乐进士。

猜你喜欢

  • 只温台

    读音:Zhǐwēntāi【综】 元时人姓。秃满答儿,字曼卿,只温台氏,官分水县达鲁花赤(399)。

  • 读音:jīng【源】 皋陶之后有英氏,汉淮南王英布少时以罪被黥(古时之墨刑,如清时之刺字),后遂以黥为氏(7,12,15,17,60)。【望】 河南(17),淮南(418)。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 读音:qú【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康叔之后(60,62)。②周大夫渠伯纠之后(6,12,17,62)。【望】 雁门(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渠孔,春秋时卫康叔之后(6

  • 读音:mù【源】①系自妫姓。帝舜之后有虞幕,名思,为夏时诸侯,后世氏焉,见《风俗通》(1,7,11,17,60)。②以地为氏(60,62)。 【望】江陵(17,418)。 【布】四川成都有此姓(91)

  • 南頓

    读音:Nándùn【源】 顿,周时姬姓国(故城在今河南项城北50里南顿故城),春秋时灭于楚,其后有顿氏、南顿氏(19,21)。

  • 拉姆

    读音:Lāmǔ藏族“姓氏”,汉意为 “仙女”,今四川之理塘有分布。藏胞姐妹常以拉姆× ×,构造名字,遂有人依汉族姓名构造习惯,将“拉姆× ×” 一分为二:视“拉姆”为 “姓”,视 “× ×

  • 閼胡

    读音:Èhú【源】 古国名,后以为氏,见《姓考》(62)、《穆天子传》(17)。《姓氏词典》 引 《姓考》 收载。其注云: “以国名为姓氏。‘古国名。出 《穆天子传》。’”未详其他。

  • 佗駱技

    读音:Tuóluòjì《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收载。未详其源。(按: 疑此乃 “佗骆拔”之误,盖“拔”、“技”形近而讹。)

  • 富森

    读音:Fùsēn【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开原(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开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读音:xún【源】①古栒国在扶风(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南),后为周大夫采邑,其后因氏(17,62)。②晋时南部林邑(今越南境)国王范文之子燮,能穆宗族,受邑栒栎,故有栒氏、栎氏,见《路史》(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