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
【源】①帝尧之姓为伊耆,其后有耆氏(7,9,17,24,60)。②西域人姓(17)。 【望】河南(17,418),太原、乐陵(60)。 【布】北京有此姓(92)。 【人】耆域,北周时天竺人,善咒水疗疾(17,24)。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尧姓伊耆氏之后。” 《姓氏考略》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亦云:“伊耆氏之后,单为耆氏。”望出太原、乐陵。
【源】①帝尧之姓为伊耆,其后有耆氏(7,9,17,24,60)。②西域人姓(17)。 【望】河南(17,418),太原、乐陵(60)。 【布】北京有此姓(92)。 【人】耆域,北周时天竺人,善咒水疗疾(17,24)。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尧姓伊耆氏之后。” 《姓氏考略》注引 《古今姓氏书辨证》亦云:“伊耆氏之后,单为耆氏。”望出太原、乐陵。
读音:Nàzépǔ彝族姓氏。本氏族名,以之为氏。未详其他。见《中国人的姓名·彝族》。
读音:Yílà【源】 ①辽、金、元时女真人姓(56,57,71)。②辽、金、元时契丹人姓(56,71)。【望】 金源(60,62)。【变】 ①亦作耶律,系耶律之异译(71,397)。又作世里、昔剌、〔
读音:Hè/Heh【综】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Yīn【源】 ①古帝阴康氏之后,见《风俗通》(1,6,7,12,15)。②虞夏时有阴国。商时阴长生有诗云:惟予之先,佐命唐虞。所指即阴国,见《姓考》(17)。以国为氏。③阴,周时采邑(故城在今河
读音:Yǒu【源】①春秋时楚国人多以草名为氏,如芈氏、莠氏、蒍氏、蓝氏之类(60,62)。②或为莠尹氏所改(62)。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苋” 云:“楚国多以草名为氏, 如芈氏、 莠
读音:Hù扈姓源于姒姓。夏有扈氏之后,以国为姓氏。扈姓起源于陕西户(扈)县,早期活动在河南一带。扈姓历史人物有宋抗金名将扈再兴,抗金多年,杀敌无数,屡建战功,有“北宋名将”之称。扈姓在《百家姓》中
读音:Tuōkètuōmòtè【综】 清蒙古人姓。托克托莫特明谊,清蒙古正黄旗人,嘉庆二十四年进士,咸丰年间历任哈密办事大臣、库伦办事大臣、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乌鲁木齐将军等要职(254)。又,清正黄
读音:Wǔluó【源】 夏时有武罗国,其后氏焉,见《世本》(6,7,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夏时侯国之后”,以国为氏。
读音:Gōngwéi【源】 春秋时鲁昭公之子公为之后,见《世本》(11,17,60)。【人】 公为珍,春秋时鲁国士官(9,17)。
读音:Huàn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收载; 《中国姓氏大全》 亦收,其注云: “罕见姓。古有涣水 (在今河南、安徽境内),以水名为氏。” 不知其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