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Shēn

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据说祝融之后分为八姓,莘为其中之一。二是古有莘国,商汤就娶了有莘氏的女儿,其后代就以莘为姓氏。

今山东、四川、安徽、浙江是莘氏族人主要的分布区域。

莘姓历史人物有莘野,明人。任枣强知县期间,他体贴百姓,为民做主,深得百姓爱戴,被称为“贤县令”。

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九十位。


【音】今亦音辛(Xīn)。 【源】①祝融之后分为八姓,己、秃、彭、姜、妘、曹、斯、莘(一说为芈),见《潜夫论》(60,62)。②武阳莘氏,出自姒姓。夏启封其少子于莘(即有莘氏,故城在今陕西合阳东南),其后以国为氏(4,6,7,11,17)。③古有莘国。鲧纳有莘氏之女,生禹,此莘故城在今山东曹县北。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师,此莘故城在今河南陈留东北。有神降于莘,此为春秋虢地,此莘故城在今河南陕县硖石镇西15里之莘原。后以地为氏(17)。 【望】天水(17,21,60,418)。 【布】安徽淮南(362)、辽宁辽中(293)、上海嘉定(351)、山西汾阳(278)、广西灵县(391)、内蒙古乌审旗(369)、台湾台北(64,68,261),河北万全(326)、蔚县、江苏南通等地均有此姓 【人】莘融,宋时钱塘人,举人(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安徽之泾县、山西之太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 《姓氏考略》 据王符《潜夫论》 注云: “祝融之后分为八姓: 秃、彭、姜、妘、曹、斯、莘。” ②郑樵注云: “姒姓。夏后启(按: 即禹之子)封支子于莘,亦曰有莘氏,后世以国为氏。” (按: 古莘国有二: 其一在今陕西之韩城,旧郃阳东南。周文王妃太姒,即此国之女。《姓氏考略》 引 《后汉书·郡国志》云: “郃阳南有古莘国,汤妃有莘氏后。”)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北,也称有莘、有辛、有侁,商汤娶有莘氏女,即其国。③《姓氏考略》据《唐书·辛替否传》 注云:“莘、辛音相近,莘氏即辛氏。”望出天水。

一音xīn,亦现行姓氏。

宋代有莘融,钱塘人,举进士; 明代有莘野,洪武初自明经为本县训导,升枣强县丞; 又有莘九经,安吉州学正; 清代有莘开。

猜你喜欢

  • 扎拉濟蘭

    读音:Zhālājǐlán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作“扎剌只剌”。

  • 东卢

    读音:dōng lú后魏时姓。(见《魏书》)

  • 读音:Pū现行罕见姓氏。今广西之灌阳有分布。《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谱》注云: “古代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姓。” 《姓氏考略》亦收,其注云: “夷姓。《魏志》:建安二十年,巴夷朴胡举巴夷来附

  • 湻于

    读音:Chúnyú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亦曰州公,姜姓。《风俗通》 曰: ‘春秋时小国也。桓五年,不复其国,子孙以国为氏。唐元和初,避嫌宪宗名,改为于氏。”今多作“

  • 子羽

    读音:zǐ yǔ【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晋韩起庶子曰子羽,其后以字为氏(6,7,12,21)。②卫、郑皆有行人(官名,秋官之属,掌朝觐聘问之事)子羽,其后皆有子羽氏(17,60)。历史上罕见复姓。《

  • 读音:Zhǒng/Joong,Jung【综】 源出不详。安徽淮南有此姓(362)。

  • 回紇

    读音:Huíhé【源】 唐时回纥外九部,其第一姓为回纥氏(17、60)。回纥为唐时居于鄂尔浑河流域之部落,源出北魏时铁勒的袁纥,唐贞元四年,自称改为回鹘,即今维吾尔族之先民。【人】 回纥承宗,唐时瀚海

  • 读音:Zhǎng仉姓出自党姓。党姓,原本为春秋时鲁国大夫党氏之后。古代党姓的党读音为zhǎng,故党姓中有一支以音为姓,衍出仉姓。仉姓望族居于鲁郡。仉姓历史人物有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仉氏,仉氏知书识

  • 读音:Luó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榆次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

  • 那侯

    读音:Nāhóu《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