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ú

【源】 ①周时已有此姓。庆封使崔杼仇、芦蒲嫳攻崔氏,杀成及彊,灭崔氏(15)。②北魏时改代北莫芦氏为芦氏(6,11,15,17,70)。③瑶(117)、苗、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变】 一作卢(24)。【望】 河南(17,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1%。尤以甘肃、河南等省多此姓,2省芦姓约占全国汉族芦姓人口33%。【人】 芦才兴,明时金吾后卫前所千户,见《商河县志》(2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湖南之益阳,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 《氏族略》亦收载。郑樵注“”云: “……河南后魏《官氏志》 有莫卢氏 (按: 《姓氏考略》 引作 ‘莫蘆 (芦)’,当是),虏姓也。后改为‘蘆 (芦)’,后去艹,而为盧 (卢)。” 《续通志》亦注: “(北)魏莫蘆 (芦) 氏改为蘆 (芦) 氏,通作盧(卢)。” 是芦、卢或同源。

猜你喜欢

  • 逄門

    读音:Pángmén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本地名,居者或以所居为氏。” ②《荀子·五霸篇》 有 “羿、蠭门”,逄门乃蠭门之省。人名,后羿弟,亦

  • 嘎窩

    读音:Gāwō珞巴族姓氏。出自米古巴部落,本氏族名,或以代姓。见《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 蓝尹

    读音:lán yǐn楚大夫蓝尹亹之后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官以氏》)

  • 豆盧

    读音:Dòulú【源】 豆卢氏为北魏时白部鲜卑人姓(44)。拓跋部人称徒河鲜卑为白部(78)。其先本姓慕容氏,为前燕支庶。一说,燕主慕容廆之弟西平王运之孙右卫将军、北愍王慕容精降北魏,北人谓归义为豆卢

  • 噶爾哇

    读音:Gáěrwā藏族姓氏。本氏族名,或以代姓。松贊干布时有噶尔哇·东贊宇松。见《中国人的姓名·藏族》。或作 “噶尔”,参见该条。

  • 韓佳

    读音:Hánjiā【源】 ①清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韩佳氏(256)。②清蒙古八旗姓翰佳氏亦作韩佳氏(260)。【人】 清镶蓝旗满州护军定柱之妻为韩佳氏(260)。

  • 果爾敏

    读音:Guǒ’ěrmǐn【综】 清驻防索伦正红旗(260)、清满洲正白旗(259)均有果尔敏氏。

  • 公翰

    读音:Gōnghàn【源】 见《路史》(17,62)。【望】 齐郡(17)。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姓氏词典》引 《姓觿》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Jiǎng蒋姓以国名为姓。西周初期, 周公第三子伯龄被封于蒋,建立蒋国。后来蒋国被楚国所灭, 伯龄的后代子孙就以原国名为姓。少数民族如满、蒙古、回、土家族中也有蒋姓, 大概是民族融合所致。秦时蒋

  • 烏古

    读音:Wūgǔ【源】 乌古,辽时女真部落名,为以部为氏(60),至金时改称乌古论氏,至元时又改称乌古孙氏,明时又复为乌古氏,至清时改为乌库哩氏(181)。《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考》注云:“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