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Hè

贺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改姓。春秋时齐桓公有孙名公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庆氏。西汉末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父亲刘庆名讳,改为同义“”字。二为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复姓贺兰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姓贺氏。

贺姓得姓在今浙江绍兴一带,魏晋时,会稽贺姓与同郡的虞、魏、孔三姓并称为“会稽四姓”。后来,贺姓南迁,南方贺姓家族分布更广。鲜卑所改贺姓,逐渐在北方形成河南郡、广平郡两大郡望。唐朝,会稽之贺姓已呈大批北上之势。唐宋之际,贺姓已分布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北方以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分布最为集中。明初,贺姓作为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河北等地。明清贺姓有远播海外者。如今,贺姓尤以湖南、山西两省为多。

贺姓历史人物有贺循,东晋名臣。与顾荣同为支持司马睿的江南士族领袖。贺若弼,隋将。有大志,骁勇善射骑,博涉书史。献灭陈十策,为文帝所重。贺知章,唐著名诗人。自号“四明狂客”。好饮酒,工书法,与李白、张旭等相友善,时称“醉中八仙”。贺铸,北宋词人。生性豪爽,不畏权贵,好论时政、人物及理财之道。工诗文,尤长于词。其《青玉案》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为人赞赏。世称“贺梅子”。贺龙,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领导过南昌起义,参加过多次战役,骁勇善战。

贺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七十位。


贺氏即庆氏也,姜姓,齐桓公之支庶也;汉时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

贺兰氏、贺赖氏、贺敦氏,后俱改为贺氐。(见《魏书·官氏志》)

▲〈三国吴〉贺邵,中书令。〈宋〉贺铸,卫州人,词人。〈清〉贺金昆,钱塘人,画家。

猜你喜欢

  • 武彊

    读音:Wǔqiáng【源】 周顷王之孙满,封于武彊(故城在今河南南郑东北),故称武彊满,其后因以为氏,见《姓考》(17,60,62)。又,武强亦有作武彊者(6,9,1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

  • 達斯烏松安

    读音:Dásīwūsōngān高山族姓氏。台湾高山族之布嫩人有此姓,以始祖“乌松”之名名其氏族,以族名代姓。见 《中国人的姓名·高山族》。

  • 读音:bì【源】①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公族之后(17,62)。卫有辟司徒,主垒壁者,辟氏当出此,见《路史》(9,11,12,60)。②系自姬姓。周文王支庶,武王同母少弟康叔之后有辟氏(17,60,62)

  • 读音:gē【源】 见《姓苑》(15,21)。或为歌滥、歌逻、歌咄施等姓所改(62)。【布】 河南潢川有此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 引 《姓苑》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亦收,未

  • 读音:Zhào【源】①系自嬴姓,帝颛顼之裔伯益之后。伯益13代孙造父善御,事周穆王,受封赵城(故城在今山西赵城西南),因氏(6,7,9,12,17)。②夏桀臣有赵梁,则造父之前已有赵氏(17)。③匈奴

  • 路俗

    读音:lù sú【源】 系自嬴姓。大廉(尧臣伯益之子)子鸟俗氏之分,见《路史》(60,62,63)。【变】 亦作〔路浴〕、路洛(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引《路史》云:

  • 額木特里

    读音:mùtèlǐ【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黑龙江(23,63,180,260)。【变】①亦作〔额穆特里〕(180)、〔额穆特立〕(260)。②清镶黄旗满洲马甲富珠礼之妻为俄木特里氏,

  • 圖卜布延

    读音:Túbǔbùyán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据《元史·列传》载: “谔勒哲,图卜布延氏。”此“以姓为氏”。未道其详。

  • 读音:Pī【综】 汉时有牂牁太守披条(21)。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中文大字典》 收载; 《中文大字典》 引 《通志》 亦载,其注云: “汉有牂牁太守披条。” (按: 查 《郑通志·氏

  • 簡卡

    读音:Jiǎnkǎ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