遟
读音:Chí/Chyr,Chr
【源】西周铜器铭文所见之氏(94)。
【源】西周铜器铭文所见之氏(94)。
读音:Sìlǚlín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亦收。其据《魏书·官氏志》注云: “北魏姓,后改为吕氏。”郑樵亦云: “俟吕邻之为吕。”(《九通分类总纂·总论·变
读音:Wūlisī【综】 清满洲镶黄旗中有乌哩斯氏(259)。
读音:Qiāng/Chiang,Chyang【综】 羗系羌异体字,与羌同源。今台湾地区分羌、羗为二姓(68,261)。
读音:Wū/U【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
读音:Dū督姓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名为姓氏。春秋时宋戴公的孙子名督,其后代子孙中有一支就取祖名“督”字为姓。二是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期,燕国有个地方名为督亢,居住在当地的人以地名“督”为姓,
读音:yáng fán周景王之孙封阳樊,有阳樊氏。(见《路史》)
读音:Shé佘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自秦国大夫余之后,由余姓转化而来。二是相传汉代有佘山,居民有以山名为姓者。佘、余两姓可能同出一源。佘姓早期主要繁衍于新安(今安徽歙县)。唐宋年间,福建、
读音:xiàn楚文王臣有苋譆。(见《吕氏春秋》)楚国多以草名为氏,如芈氏、莠氏、劳氏、蓝氏之类。(见《姓氏考略》)
读音:Túsèlī【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十一派,出黑龙江懋塔哈村、萨哈尔察、沙济、黑龙江阿克底村、浑春、黑龙江、尼马察、黑龙江穆理哈村、安巴西穆讷、沈阳、锦州等地(23,63,180,260)。【变
读音:gǔ qū郁射施大酋有鹘屈姓。(见《唐书·突厥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