郩
【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Zǐfǔ《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 《姓氏英贤传》注云: “子俛子,春秋齐人,著书五篇,论兵法与穰苴同。”未详其源。
读音:Wūhèlī【源】 元人之姓(24)。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未道其祥。元人塔塔图该妻为乌赫哩氏。
读音:Yīngdūlī锡伯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锡伯族》有载。后或改为单姓“英”,盖取“英都哩” 之首音谐以汉字 “英” 而得。
读音:Yánbùcǎodǎi【源】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颜不草歹氏(13)。【变】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伊伯格勒岱〕(24)。
读音:Duì【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大陆北方有此姓(91)。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中国姓氏大全》 称: “现代北方有 (此姓)。”
读音:Jiāmùhùjuéluó【综】清太祖庶妃为嘉穆瑚觉罗氏(72)。
读音:Huánquán《中文大字典》 引 《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楚有环列之尹,子孙因氏焉。楚有环泉。”(按: 《郑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 虽有“楚有环泉”之文,然其下文尚有
读音:Nàilú【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zài【源】 ①见《奇姓通》(20、21)。②彝族姓(130)。【布】 北京、四川成都(91)、湖北钟祥(388)、广东新兴(316)、安徽淮南(362)、云南巍山(130)、台湾台北(64,6
读音:chǔ jì【源】系自芈姓。春秋时楚王若敖之子楚季之后,见《世本》(4,6,12,17,60)。 【人】楚季融,春秋时陈大夫(4,8,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