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Yuándī【源】 乞羌人姓(24,63)。【人】 元氐舒箴,唐时校尉(24,63)。历史上羌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补遗·诸方复姓》载: “乞姓羌也。唐元氐舒箴,校尉。”
读音:Ālāāidīng《姓氏词典》引 《新元史》 收载,未详其源。(按: 阿,《姓氏词典》音ē。)
读音:Hàjīnàlǎ【综】 清时驻防杭州满洲八旗中有哈基纳喇氏(256)。
读音:Chǔruǎn【综】 系由褚、阮二姓所合成。台湾高雄有此姓(68,261)。
读音:Āsù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Wǔqún【综】 《西秦录》载,乞伏国仁以武群勇士为右辅(27,242)。张澍认为武群为武都之讹(26)。亦书作〔武羣〕(26,27)。
读音:Gōngqún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姓觿》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huà姓见《姓苑》。现行罕见姓氏。今陕西之韩城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收载。《姓氏考略》注云:“户瓦切。张澍云: ‘古有鲑、觟二姓,单姓宜从鱼;复姓宜从角。今人
读音:wū gǔ sūn其先女真乌古部,因以为氏。(见《元史·乌古孙泽传》)▲<金>乌古孙兀屯,上京路人,唐州刺史。<元>乌古孙泽,广西两江道宣慰副使。
读音:sì fú jīn【综】 代北姓。后改为伏氏,见《魏书》(7,9,12,17,27)。一说,亦改为斤氏、俟氏(27)。一说,即〔侯伏斤〕(12,27)。亦作侯伏(70)。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