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長孫

長孫

读音:Zhǎngsūn

【源】 ①春秋时齐公族有长孙氏,见《路史》(17,26,62)。②北魏时鲜卑人姓。其先与魏主拓拔氏同源。北魏献帝以次兄为拔拔氏,后改为长孙氏(7,11,12)。【望】 济阳(17,21,60,418)。【布】 上海、辽宁沈阳(91)、陕西(92)等地均有此姓。【人】 长孙修,春秋时齐大夫,后食邑于唐,其孙仕齐,号唐孙氏(26)。长孙蒿,北魏时相州刺史、北平王(242)。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上海、辽宁之沈阳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出自拓跋郁律。生二子: 长曰沙莫雄; 次曰什翼犍,即后魏道武皇帝祖也。后魏献帝拓跋与邻七分国人,以兄弟分统之。沙莫雄为南部大人,后改名仁,号为拓跋氏。至孝文帝,以拓跋为皇枝之长,改为长孙氏; 以与邻长兄为纥骨氏; 次兄普氏改为周氏; 帝拓跋氏改为元氏; 次兄为达奚氏; 次兄为伊娄氏,改为娄氏; 次兄敦邱氏,改为邱氏,次兄俟氏,改为万俟氏; 又,叔父之后乙旃氏改为叔孙氏; 疏属车焜氏改为车氏,是为十姓。”或按: “北朝之制��文采不足而古道犹存。 观武王得天下封同姓五十国而兄弟之国下有六。今献帝十姓而七分兄弟其国,岂非成周之道乎?元魏之起甚微,其后盛强,奋有中原,垂百六十载,岂无所自而然!” 又 《中文大字典》 注引 《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亦称:“其先出自后魏献文帝第三兄,初为拓跋氏,宜力魏室,世袭大人之号,后更为宗室之长,改姓长孙氏。”② 《姓氏考略》 注引 《姓氏寻源》 则称: “汉《艺之志·孝经》 有 《长孙氏说》 二篇; 《儒林传》:‘王吉授 《韩诗》於长孙顺’,是长孙氏不始拓跋也。”望出济阳。

北魏有长孙冀归; 唐代有长孙无忌。

猜你喜欢

  • 訶黎

    读音:Hēlí《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收载,“唐有诃黎·布失毕; 宋有诃黎·佛。”未详其源。

  • 卢门

    读音:lú mén齐大夫后有卢门氏。(见《路史》)

  • 穆色辰

    读音:Mùsèchén【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佛阿拉(23,63,180,260)。【变】①后改为色氏(180)。②一作〔穆色陈〕(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佛阿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

  • 吴起夏哩

    读音:Wúqǐxiàli【综】 清镶红旗满洲马甲色得之妻为吴起夏哩氏(260)。

  • 覺如

    读音:Juérú历史上吐蕃族姓氏。松赞干布时有觉如氏。常与王族姻亲,此以 (氏)族为氏。《中国人的姓名·藏族》 有载。时有觉如·日白格桑。

  • 读音:Gāi【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收,未详其源。

  • 八憐

    读音:Bālián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氏族》收载; 《续通志·氏族略》译作“巴琳”。

  • 異奇斤

    读音:Yìqíjīn【源】 高车部十二姓中有异奇斤氏(11,27,44,60,70)。自谓炎帝之裔参卢之后(60)。【变】 ①亦作奇斤(27)。〔异其斤〕(8,17)。②后改为异氏(60,62)。历史

  • 读音:Fáng【源】①穆王里圃田之路,东至于房,房,子国。亦作鲂,即高邑之地,见《穆天子传》。房子亦作鲂,战国时赵邑,故城在今河北高邑西南(60,62)。②春秋时晋大夫士鲂之后(17,60,62)。

  • 读音:chuò【音】 婼氏有Chuò、Ruò二音(17,84,91)。且源出不同,参见婼(Ruó)姓。【源】①春秋时鲁大夫叔孙婼之后(17,60,62)。②战国时韩哀侯少子婼,其后以王父名为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