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唐
【源】 古帝陶唐氏,(参见唐氏)之后,以号为氏(15,63)。
【源】 古帝陶唐氏,(参见唐氏)之后,以号为氏(15,63)。
读音:Bīn【源】见《姓苑》(15,21,62)。【布】江西萍乡(371)、台湾台北(64,68,261)、河南洛阳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河南之郑州、湖北之老河口、广东之新会
读音:yān【源】 ①傿,䢵姓国,在襄之宜城(故城在今湖北宜城),见《国名记》(80)。②傿,即鄢(故城在今河南鄢陵西北),春秋时灭于郑,因氏,见《路史》(60,62)。罕见姓氏。《姓氏
读音:sēn【源】 ①见《姓苑》(15,21,63)。②蒙古(369)、布朗(156)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云南镇雄(331)、曲靖(62)、新疆呼图壁(342)、台湾台东、桃园、台北(64,68,
读音:Sūɡānɡ【综】 彝族姓。属彭伙家支,四川美姑有此姓(375)。
读音:Jíbù【源】 彝族姓。属什耶家支(375)。
读音:Qǐyāodǎ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乞要歹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济雅岱〕(24)。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收载; 《续通志·氏
读音:Lǎo【音】 今亦音Lǎo(73,91)。 【源】 见《姓苑》(7,9,15,21)。 【变】 亦作妈(7)。 【望】 河南(17,418)。 【布】 台湾台中有此姓(68,261)。罕见姓氏。
读音:Mǎshī【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郑穆公之孙公孙为马师,以官为氏(6,21,60)。一说,郑穆公之曾孙羽颉为郑马师,始以官为氏,谓之马师颉(7,12,17,60)。【人】 马师朔
读音:Qiào《姓氏词典》 引 《后汉书》收载,其注称: “汉有峭王。”未详其源。
读音:Fénmào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有载。其注“棼冒”据《战国策·补》 云: “楚之同姓。即蚡冒。”(按: 或作芬冒、棼冒,春秋时楚君熊眗字蚡冒,其后或以祖上之字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