鸗
【综】 鸗脱,五代后汉时人,见《旧五代史》(17,62,63)。
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姓觿》亦收; 《中文大字典》注引陈鼎《滇黔土司婚礼记》云: “氏, 滇、黔苗族, 其先在周为汉上诸姬, 楚灭宋、 蔡、 罗、 四国, 俘其宗室,放之南徼, 遂为苗夷。 三国时,氏伯仲从诸葛武侯平南蛮有功,兄为滇东王,去‘鸟’ 而为 ‘龙’ 氏; 弟为滇南王,去 ‘龙’ 加 ‘凡’而为 ‘鳳 (凤)’ 氏,世世为诸苗之长。”
五代时后汉有脱。
【综】 鸗脱,五代后汉时人,见《旧五代史》(17,62,63)。
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引《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姓觿》亦收; 《中文大字典》注引陈鼎《滇黔土司婚礼记》云: “氏, 滇、黔苗族, 其先在周为汉上诸姬, 楚灭宋、 蔡、 罗、 四国, 俘其宗室,放之南徼, 遂为苗夷。 三国时,氏伯仲从诸葛武侯平南蛮有功,兄为滇东王,去‘鸟’ 而为 ‘龙’ 氏; 弟为滇南王,去 ‘龙’ 加 ‘凡’而为 ‘鳳 (凤)’ 氏,世世为诸苗之长。”
五代时后汉有脱。
读音:Hēihèmù【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黑龙江(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读音:dǎn【源】 系自姬姓。古公亶父之后(60)。古公亶父乃周之始祖后稷之曾孙,即周太王,初居邠,后迁于岐山之下,始改国号曰周,武王追尊为文太王。古公亶父之子为亶父,其后为亶氏(9)。【望】 河南(
读音:Tiěmùér《姓氏词典》收载,其据《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注云:“蒙古族姓氏。元有铁木儿·不花、铁木儿·塔识。”(按:疑此即“帖木儿”之别译。铁木儿·不花,当是“帖木儿·补化”之别译。
读音:Hézhuō【综】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帝)之容妃为和卓氏,系回部台吉和札赉之女(72)。
读音:Nǎi【源】 一说同“迺”(91)。亦见《中华姓府》(63)。【布】 广西隆安(62)、钦州(364)、马山(346)、平果(394)、湖南衡阳(62)、江苏武进(314)、河北隆化(344)、
读音:Āérhún【源】 元时色目三十一氏中有阿儿浑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阿勒呼木〕(24)。元代“色目人” 姓氏,乃 “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陶宗仪 《南村辍耕录·
读音:Ráo饶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采邑为姓氏。赵悼襄王封长安君于饶(今河北饶阳),其后世子孙遂以封邑为姓氏。二是以封地为姓氏。战国时期,齐国有大夫封于饶(今山东青州)。其子孙遂以封地
读音:Mò《姓氏词典》引《新唐书》收载,“唐有殁盛。”未详其源。
读音:Dūliè【源】金时女真人姓(56,71)。 【变】①后改为强氏(13,56,71)。②或即乌烈氏(71)。③疑清时满洲八旗中之都哩氏即出自都烈氏。金代女真族姓氏。其意为 “强”。陶宗仪《南
读音:Tǔlóng《姓氏词典》收载。其据《简明中国通史》注云: “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系出庖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