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Má

麻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麻婴之后。春秋时齐国有个大夫叫麻婴,其后代子孙以他名字中的麻字命姓,称麻姓。二是以采邑为姓氏。周代时,楚国有熊姓大夫食采于麻(今湖北省麻城),其后代子孙以封邑命姓,称麻姓。

麻姓历史人物有麻秋,后赵太原胡人,官征东将军,筑城驻军,人称麻城,相传性暴戾残忍,连小孩都怕他。麻九筹,宋朝人,有神童之称。他勤奋好学,博通五经,尤精《春秋》,所作之文章精密奇健,诗词工致豪壮。

麻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一百三十五位。


【源】 ①春秋时齐大夫麻婴之后,见《风俗通》(1,9,12,17,60)。②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麻(故城在今湖北麻城),其后以地为氏,见《姓考》(17,60)。③匈奴人姓。东晋末后赵石季龙之将麻秋,系匈奴人(242)。④金时女真人裴满氏,汉姓为麻(71)。清满州八旗姓萨克达氏,费莫氏等后均有改姓麻者(180,182)。今满族姓(344)。⑤贵州苗族代卡氏,汉姓为麻(116)。⑥土族麻希江氏,汉姓为麻(195)。⑦苗(115,117,135,205)、回(97)、蒙古(344)、壮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上谷(17,21,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尤以浙江、吉林、江苏等地多此姓。三省麻姓约占全国汉族麻姓人口76%。【人】 麻光,汉时御史大夫(21)。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鱼台、平度、平邑、昌乐、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广东之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蒙、苗、回、壮、土、傈僳、土家、锡伯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引 《风俗通》云: “齐大夫麻婴之后。” 以名为氏。② 《姓氏考略》注引 《姓考》 云: “楚大夫食采於麻,即今麻城,因氏。”此则以邑为氏。③壮族之麻姓,方音为mà,壮语意为“”,可能以狗为图腾的氏族标志,遂以为姓。④傈僳族之麻姓与梓姓同族,出自 “梓扒”。傈僳语“梓扒”,即 “麻氏族” 之意,因其善种麻而得名,后或取其汉意“麻氏族”而以 “”为姓; 或取傈语“梓扒”之首音谐以梓字而为姓。⑤回族之麻姓则与伊斯兰教有关,真主默罕莫德,或译为 “马哈麻”者,信徒亦以马哈麻为名者,入中国者或取“马哈麻”之末音谐以汉字“”而为姓。⑥土族语称麻姓为“麻锡江-孔”,意为拥有一百匹马的人。传说麻锡江人擅长养马。后或取“麻锡江” 之首音谐汉字“”、“” 而为单姓。注③——⑥参见 《中国人的姓名》。

唐代有麻嗣宗,后赐姓李; 后赵有麻秋,太原人,仕石虎,为将军; 金代有麻九畴,易州人; 宋代祥符登科有麻温舒; 又,元丰中有麻中孚,怀州人;明代麻永吉,庆阳人,湖广按察使。

猜你喜欢

  • 淡台

    读音:Dàntái【综】 源出不详。或系澹台之俗写。见《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按: 疑此乃 “澹臺”之讹省,如是,则应音tánt

  • 读音:Lěi【源】①秦后有垒氏(60)。②汉时有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之内,而又外掌西域事之官,子孙以官为氏(60,62)。③后赵有垒澄,本姓裴,后改焉,见《后赵录》(60,62)。【望】河东(17,4

  • 翁吉特

    读音:Wēngjí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巴林(23,63)。【人】 翁吉特哈喇尔岱,清镶蓝旗人,世居巴林,授骑都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清初,蒙八旗之镶蓝旗人

  • 東蒙

    读音:Dōngméng【源】 ①相传伏羲之裔颛臾之后,见《路史》(17,62)。②东蒙,山名,即今山东蒙山,主其山之祀者,因以为氏(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山

  • 读音:Tán【源】①系自子姓。宋微子之后,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为楚灭,子孙以国为氏,见《姓苑》(60,62)。②系自嬴姓。(谭子(故城在今山东历城东南或今章丘西),鲁庄公十年灭于齐,其后有谈氏(17)

  • 古隆

    读音:Gǔlóng【综】 达斡尔族姓(莫昆名),属托木哈拉,汉姓为陶(189)。达斡尔族姓氏。系出托本“哈拉”,后或改为单姓“陶”,盖取其哈拉“托本”之首音谐其近似音之“陶”而得。见《中国人的

  • 南野

    读音:nán yě【综】 南野,县名(故城在今江西南康西南章江南岸),见《吴录》。以所居为氏(60,62)。亦见《姓苑》(9,11,12,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

  • 读音:lì励静,湖州人,嘉祐登科。(见《万姓统谱》)清初赐改厉社讷姓为励氏。(见《姓氏考略》) (按:励杜讷,静海人,清初刑部右侍郎。)

  • 读音:fèng【音】 作为姓应读平声,读如丰(7)。【源】 ①即奉姓。后加人旁为俸氏,见《姓氏寻源》(60,62)。②瑶(225)、傣等民族均有此姓。【布】 云南景谷(62)、四川广汉(62)、中江(

  • 外剌岱

    读音:Wàiládài【源】 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外剌岱氏(13)。【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乌拉岱〕(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