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诗词古文>王景生平

王景生平介绍

王景(889年—963年),莱州掖县(今山东莱州)人。五代时期后周名将,历仕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六朝。官至凤翔节度使、西面缘边都部署,封太原郡王。乾德元年(963年),王景去世,年七十五。册赠太傅,追封岐王,谥号“元靖”。>>查看王景的诗词古文

生平

投身行伍

  王景家族世代务农,他年轻时豪爽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善于骑射,不事生产,与同乡的恶少年结伙沦为盗贼。后隶属于后梁大将王檀,随其镇守渭台,与后唐庄宗李存勖在黄河沿岸对抗。王檀立下军功,王景在其左右侍奉。

  庄宗攻入汴京时,王景率军投降,迁升为奉圣都虞候。

叛唐归晋

  清泰末年,王景随张敬达围攻晋阳,遇到契丹来支援,王景便率部归顺后晋高祖石敬瑭。

  天福元年(936年),王景获授相州刺史。范延光拥邺城发动叛乱时,所属郡县大多被胁迫听从他,唯独王景分兵拒守。石敬瑭表彰他,升王景为耀州团练使。石敬瑭外出时,留王景为京城巡检使,又改任洺州团练使。

  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王景获授侍卫马军左厢都校。

抵御契丹

  开运二年(947年),契丹南侵,石重贵前往澶渊,王景与高行周等在戚城大破契丹,又升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担任郑州防御使,后又出京担任晋州巡检使,授横海军节度使。

  契丹攻入汴京后,用他的乡党取代王景。王景归途停留在常山时,听说辽太宗耶律德光死于栾城,便抄小道回到横海军,攻入城关,契丹军逃走。

怀抚饥民

  后汉乾祐初年,王景加职同平章事。适逢契丹发生饥荒,幽州的百姓大多过雁门关来寻求食物,其中到沧州境内的有五千多人,王景善于安抚他们,朝廷命给难民田地来安置他们。

为政有声

  周太祖郭威在还未发迹时与王景交好,等到他即位后便升王景兼任侍中。王景出身行伍,平时也没什么智谋,但处理政务并不刻薄,民众有案申诉,他一定当面审问,没有什么大过错的即下令释放,能坚持己见而不轻信胥吏的话,因而颇受百姓爱戴。广顺初年,王景获召入朝,百姓数百人挡在道上,甚至有人拉住王景乘马两边的脚踏,但最终没能留住他。王景在不久后担任护国军节度使,一年后,又迁守凤翔。显德初年,获封褒国公,加开府仪同三司。

大败后蜀

  周世宗柴荣即位后,王景升任中书令。之前,秦、凤两州被后蜀军攻陷,州旁的少数民族请求朝廷派兵收复失地,柴荣命王景与向拱率兵出大荼关讨伐,相继攻陷砦栅,柴荣便任命王景为西面行营都部署,于上邽大破后蜀,斩首数万级。同年秋,秦州向王景投降。次年,王景转镇秦州兼西面缘边都部署。

历仕六朝

  周恭帝柴宗训即位后,进封王景为凉国公。

  北宋初年,加王景为守(代理)太保,获封太原郡王。

  建隆二年(961年)春,王景来朝,宋太祖设宴赏赐,又让他担任西面缘边都部署。

  乾德元年(963年),王景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赠太傅,追封岐王,谥号元靖。

性格特征

  王景性格谦虚,对下属谦和有礼。每次朝廷有使臣到,即使地位不够高的人王景也一定降阶送迎,周到有礼。左右的人有人说:“王位固然要尊崇,也不要过于压抑自己。”王景说:“人臣看重君命,本来就应该这样,我只是担心不够谨慎罢了。”

逸闻趣事

礼重张昭

  王景获封太原郡王时,朝廷派吏部尚书张昭前来宣命,王景非常礼敬尊重张昭,赠给他一万多缗钱。他的一位亲信认为礼节太过优厚。王景说:“我在军中就听闻张尚书的名声。现在派他出使于我,这是朝廷对我的厚爱啊。我怎么可以拿以往的旧例来限制呢。”

迎娶官妓

  当初,王景率部归顺后晋高祖石敬瑭时,在后唐的妻子被诛杀,两个儿子逃走才得以幸免于难。石敬瑭厚待王景,总共赏赐他上万的钱物。石敬瑭曾经问王景想要什么,王景回答说:“臣从归顺国家(指叛唐归晋)以来,受到陛下的恩泽深厚,确实没有想要的。”石敬瑭一再询问,王景在行稽首礼后,又先后拜两次,才说道:“臣当初还是士卒时,曾跟随一个军官多次经过官妓侯小师家中,心里也很爱慕她。如今妻子已经遇害,现在假如能娶她为妻,就心满意足了。”石敬瑭听后大笑,马上把侯小师赐给王景。王景非常宠爱他,侯小师后来被封为楚国夫人。她曾经偷取王景的尝盗景金数百两,私自送给以前的情人,王景知道却也不责怪她。

家庭成员

妾室

  侯小师,曾为官妓,后嫁王景,累封楚国夫人。

儿子

  王廷义,王景长子,外号“王当代”,官至横州团练使,后在随征太原战死,获赠建雄军节度使。

  王廷睿,王景次子,生平不详。

  王廷训,王景三子,以骁卫大将军致仕。

猜你喜欢

  • 崔道融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 盛贞一

    贞一,马彦奇妻,早寡。

  • 唐怡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全唐诗》收诗2首,出《诗式》卷五及《初唐诗纪》卷五九引《玉台后集》。按《续高僧传》卷二三载其北周建德三年任内史次大夫,作唐人误。

  • 杨翮

    元上元人,字文举。杨刚中子。承其家学。工古文。初为江浙行省掾,历江浙儒学提举,迁太常博士。有《佩玉斋类稿》。

  • 泰不华

    (1304—1352)蒙古伯牙吾台氏,居台州,初名达普化,文宗赐以今名,字兼善。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集贤修撰。顺帝至正元年,累除绍兴路总管,革吏弊,令民自实田以均赋役。召入史馆,与修辽、宋、金三史。升礼部尚书。十一年,为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驻温州。与孛罗帖木儿协力镇压方国珍。而孛罗被俘。方国珍降后复起。次年,迁台州路达鲁花赤,攻方国珍,败死。谥忠介。工篆隶,尝考正《复古编》讹字,于经史多有据。

  • 庄忌

    庄忌(约前188-前105)西汉辞赋家。会稽吴(今苏州吴县)人。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名严忌,与邹阳、枚乘等唱和,是梁孝王门下著名辞赋家。作品仅存哀时命一篇。此赋感叹屈原生不逢时,空怀壮志而不得伸。是咏屈赋中的佳品。此赋纯属骚体,保持了由贾谊开创的西汉早期骚赋所具有的特点。感情真挚,篇幅短小精悍,是咏屈赋中的佳品。

  • 谢混

    (?—412)东晋陈郡人,字叔源,小字益寿。谢安孙。孝武帝婿。少有美誉,善属文。袭父爵。累迁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坐党刘毅,为刘裕所杀。

  • 张曙

    张曙(772-846),小字阿灰,一作阿咸,南阳(今属河南)人。侍郎张祎之从子。(一说侄)。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官至拾遗。曙工诗善词,才名籍甚。颇为乡里所重。词传一首,或疑张泌作。

  • 顾敬

    顾敬,滕国公顾时子,濠人。金吾卫镇抚,洪武十五年嗣济宁侯,为左副将军。平龙泉山寇有功。二十三年追论胡惟庸党,榜列诸臣,以时为首,敬坐死,爵除。

  • 王士毅

    (1285—1356)元绍兴馀姚人,字子英,号东皋处士。尝任芦花场典史,后弃去。从黄叔英游,益知道德性命之奥,自是学愈粹,而行愈高。居家不仕,行游湖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