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诗词古文>周起生平

周起生平介绍

周起(970-1028),字万卿,山东邹平人。咸平三年进士第二人,初授将作监丞、齐州通判。曾仕尚书礼部侍郎、枢密副使。终礼部侍郎、知汝州。卒溢安惠。宋朝官员,藏书家。“家藏书至万余卷,与其弟越,皆以能书为世所称,每书辄为人取去。“-------《临川集》>>查看周起的诗词古文

生平

  周起,字万卿。他出生时,方形大脸,下颌丰满。他的父亲周意感觉他的面相很特别,有富贵模样,就说:“这个孩子将来必定能够振兴我们周家。”因此,取名周起。周起小时候聪明伶俐,13岁时,担任卫州知州的父亲周意被罢官,周起小小年纪就到京城替父喊冤,终于使父亲官复原职。

  考取进士后,周起担任了将作监丞、齐州通判,因功晋升为著作佐郎、直史馆,再迁户部度支判官。1004年,为抵御辽国的进攻,宋真宗御驾亲征,这次战争的结果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周起负责大军的粮草供应事宜。事后,周起任右正言、知制诰,判吏部流内铨。不久,任东京留守判官,判登闻鼓院。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制造祥瑞,封禅泰山,周起任御史中丞、考制度副使,他关心民众疾苦,所过之处,深入百姓中间探访当地官员的品行以及群众生活状况。宋真宗举行完封禅大典后,各级官员纷纷上书歌颂,唯独周起不以为然,他上书说:“天下事常患恬于安逸,而忽于兢业。愿陛下毋以告成为可恃。”由此,得到宋真宗的表彰,晋升为金部员外郎、判集贤院。

  针对科举考试中出现的舞弊行为。周起向朝廷建议采取“糊名法”,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被正式采用,效果颇佳。宋真宗说:“今岁举人,颇以糊名考校为惧,然有艺者皆喜于尽公。”此法一直被后人沿用。

  宋朝初次设置纠察刑狱司,由周起来负责。他向朝廷提出了每当自己进行判决的时候,允许当事双方同时在厅堂上对质的建议,得到批准。大中祥符二年(1009),周起晋升为枢密院直学士、开封府知府。他断案公正明白,不留任何尾巴。宋真宗曾经亲临周起办公的地点看望他,周起请求说:“陛下到过的正堂,我不能再在这里办公了,请让我搬到西院去。”宋真宗下诏同意,并为大堂取名“继照”。

  大中祥符三年(1010)的一天,周起正在宫中和宋真宗议事,适逢宋仁宗降生。宋真宗很高兴地对周起说:“爱卿知道我今天有喜事吗?应当庆贺我有儿子了。”说完,就到内廷中取去一捧金钱赏赐给周起。随后,周起又随从宋真宗到山西汾阳进行“西封大礼”,任河中知府,永兴军节度使、天雄军节度使等职,所到之处皆雷厉风行,数次得到皇帝的褒奖,三次升迁至右谏议大夫、并州知州,进礼部侍郎。天禧元年(1017年),再升同知枢密院事,天禧四年为枢密副使,进入国家领导层次。

  周起与寇准关系密切。他们曾经一起到同僚家中饮酒,宾客们渐渐散去后,只剩下他们俩大醉,直到后半夜才回家。第二天上朝,两人向宋真宗谢罪,宋真宗笑着说:“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过之有?”

  宋真宗晚年患头疼病,时常糊涂,因此,刘太后干预朝政。奸相丁谓借机攻击寇准,将他排挤出京城,周起也受到牵连,降为户部郎中、青州知州,再降为太常寺少卿、光州知州。1022年,宋仁宗即位后,再任扬州、杭州知州。丁谓被罢相,周起恢复礼部侍郎职位,留守南京,他则上书朝廷,以自己年老多病,恳请担任颖州知州,再转陈州知州,病逝于任上,享年58岁。

猜你喜欢

  • 朱枫

    朱枫,字近漪,号排山,钱塘人。有《排山小草》。

  • 朱受新

    字念祖,江南吴县人。诸生。著有《木鸢诗稿》。○诗体以七言绝句为最难,四句中开阖动荡,语近情遥,不镂琢,不点染,而言中言外神远韵流,方为尽善。宋、元人有心奇巧,往往失之。木鸢诸作颇近唐人,惜无旗亭画壁,能赏“黄河远上”者。

  • 程鸣凤

    程鸣凤(1225——?),字朝阳,号梧冈,北乡善和人。宋淳祐六年(1246),中乡试武举,宝祐元年(1253)应会试和殿试,获射策第一,中武状元。历任殿前司同正将、閤门宣赞舍人、广东知府、知州。返里后筑梧冈书院,教育乡中子弟,著有《读史发微》、《梧冈》、《盘隐》诗文集。

  • 朱福田

    道士。字乐原,号岳云。住江宁上河徽州会馆。工山水墨菊。有《岳云诗钞》。

  • 元宣

    字伯常,元之遗发。

  • 伏知道

    南朝陈诗人。平昌安丘(今属山东)人。当与伏知命为兄弟。生卒年不详。存《从军五更转》五首,见《艺为类聚》,《乐府诗集》;又《咏人聘妾忍逐琴心诗》、《赋得招隐》皆见《艺为类聚》。

  • 黄溍

    黄溍(1277年11月27日—1357年10月18日),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 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 袁易

    (1262—1306)平江长洲人,字通甫。力学不求仕进。辟署石洞书院山长,不就。居吴淞具区间,筑堂名静春。聚书万卷,手自校雠。有《静春堂诗集》。

  • 朱炳清

    朱炳清,字小泉,海盐人。诸生。有《碧琅玕馆诗钞》、《晚翠楼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