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观
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 李衍
隋辽东襄平人,字拔豆。李弼子。擅武艺。仕于北周,初为千牛备身,后数与敌战,从平齐,以功进大将军。入隋,安边及从平陈有功,官至安州总管。疾还,卒于家。年五十七。
- 殷济
代宗、德宗时人。曾入北庭节度使幕府。北庭陷蕃前后,被吐蕃所俘。敦煌遗书伯三八一二收其诗14首,多为陷蕃前后作,诗意伤感凄凉。事迹据其诗推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阿鲁威
阿鲁威(生卒年不详),蒙古族人。字叔重,号东泉。曾任南剑太守、经筵官、参知政事。能诗,尤善长作散曲,今有几十支散曲传世,散见于《阳春白雪》、《乐府群珠》等书。
- 谢道韫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在卢循孙恩之乱时,丈夫王凝之为会稽内史,但守备不力,逃出被抓后杀害。谢道韫听闻敌至,举措自若,拿刀出门杀敌数人才被抓。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族人。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改嫁。
- 招于莘
招于莘,字鹤岩。番禺人。明世宗嘉靖十三年(一五三四)举人,官江西玉山知县。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四。
- 沈鹏
生平不详。《全唐诗》收省试诗1首,见录于《文苑英华》卷一八五。
- 卞斌
卞斌(1778—1850)清浙江湖州人,祖籍武进(今常州市区),字叔钧,号雅堂,又号乃斋。殿前侍御史迁兵部尚书卞长卿二十四世孙。嘉庆六年(1801)进士,补刑部山东司主事。嘉庆间前后三次任常州知府,在任时修建洪济河、戚墅堰河、石塘湾等。向朝廷奏请减免空额税,又减桑枣税2000余两,捐献俸禄购买田产,充龙城书院经费,深得民心。升任广西左江道。官至光禄少卿,授通议大夫。
- 陆以道
陆以道,初名天衢,字士弘,号古谈,元至正二年壬午(1342)进士,授教授,升翰林院待制。著有《宋鉴提纲》、《陆待制文集》。后移居无锡,为无锡西园始祖。
- 刘希夷
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