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荫
李荫,字于美,号岞客,内乡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李蓘之弟,李宗木之子。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举人,授临海教谕,曾任宛平知县(仙令长安),后迁户部主事。有太监的母亲杀人,被李荫处以重刑,司礼监太监冯保召见他,竟不理睬。
- 武少仪
生卒年不详。排行十二,与武元衡同宗,疑为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代宗大历二年(767)登进士第,累官至卫尉少卿、国子司业。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上巳日,宴儒官三十六人于祭酒之堂,命韩愈撰《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贞元末宦官捕太学生何竦、曹寿,少仪上《请明示何竦曹寿罪状奏》以示抗议,使何、曹获释。宪宗元和八年(813)任大理卿,其后事迹不详。事迹散见《旧唐书》之《德宗纪》、《于頔传》,《新唐书·宦者传》,《宝刻丛编》卷七。《全唐诗》存诗2首。
- 玄宝
诗僧。生平、世次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出《唐僧弘秀集》卷一〇。
- 李昂2
唐文宗李昂(809年11月20日―840年2月10日),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四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826年―840年在位),唐穆宗李恒第二子、唐敬宗李湛之弟,母为贞献皇后萧氏。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登基,年仅十八岁。李昂在位十四年,执政期间政治黑暗,官员和宦竖争斗不断,是唐朝社会走向没落的转型时期,李昂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享年三十二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葬于章陵。
- 徐再思
徐再思引(1320年前后在世),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曾任嘉兴路吏。因喜食甘饴,故号甜斋。浙江嘉兴人。生卒年不详,与贯云石为同时代人,今存所作散曲小令约100首。作品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任讷又将二人散曲合为一编,世称《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
- 商挺
商挺(1209—1288)元散曲家。字孟卿,一作梦卿,号左山老人。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年二十四,北走与元好问、杨矣游。东平严忠济辟为经历,出判曹州。蒙古宪宗三年(1253)入侍忽必烈于潜邪,遣为京兆宣抚司郎中,就迁副使。至元元年(1264)入京拜参知政事。六年同签枢密院事,八年升副使。九年出为安西王相。十六年生事罢。二十年复枢密副使,以疾免。卒后赠太师鲁国公,溢文定。有诗千余篇,惜多散佚。《元诗选》癸集存其诗四首。《全元散曲》从《阳春白雪》辑其小令十九首,多写恋情及四季风景。
- 杨华
约代宗大历前后人。曾官乌程令。与诗僧皎然交往,有诗歌唱酬。事迹略见《昼上人集》,此书卷一收录其诗1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陆树声
陆树声(1509年-1605年),字与吉,号平泉,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晚明官员。)家世业农,从小种田,暇时苦读,嘉靖二十年(1541年)会试第一,得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因父亲病重回乡,服丧三年。其后数次辞官,又被起用。返回朱家角后,闭门谢客,安度晚年,九十七岁病卒,追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著有《平泉题跋》、《耄余杂识》、《长水日记》、《陆文定书》等。
- 罗肃
(公元一四一八年前后在世)(一作名简)字汝敬,号寅庵,庐陵人。生卒年不详,约明成祖永乐十六年前后在世。永乐二年(公元一四o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就文渊阁读书。不称旨,即日遣戍。自此努力学问,累迁侍讲。仁宗时,忤旨下狱。既而起用,改御史,直声震一时。宣宗时,擢工部右侍郎,两吏安南。还,督两浙漕运,理陕西屯田,多有建置。以疾告归,卒。肃著有寅庵集三卷,外集四卷,(均《四库总目》)传于世。
- 赵翼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