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诗词古文>阴铿生平

阴铿生平介绍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查看阴铿的诗词古文

介绍

  梁左卫将军子春之子。幼聪慧,五岁能诵诗赋,日千言。及长,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释褐梁湘东王法曹参军。天寒,铿尝与宾友宴饮,见行觞者,因回酒炙以授之,众坐皆笑,铿曰:“吾侪终日酣饮,而执爵者不知其味,非人情也。”及侯景之乱,铿尝为贼所擒,或救之获免,铿问其故,乃前所行觞者。天嘉中,为始兴王府中录事参军。世祖尝宴群臣赋诗,徐陵言之于世祖,即日召铿预宴,使赋新成安乐宫,铿授笔便就,世祖甚叹赏之。累迁招远将军、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顷之卒。有集三卷行于世。

  阴铿诗歌以写景见长,尤善于描写江上景色,展现了江陵洞庭、武昌一带长江风物。他善于锻炼字句,沈德潜《说诗□语》评其诗“专求佳句,差强人意”,诸如“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晚出新亭》)、“山云遥似带,庭叶近成舟”(《闲居对雨》)、“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五洲夜发》)等,都是在修辞上、声律上颇见用心的佳句。在雕琢字句的同时,他也讲究谋篇,注意到通篇的完整,如《晚泊五洲》:“客行逢日暮,结缆晚洲中。戍楼因□险,村路入江穷。水随云度黑,山带日归红。遥怜一柱观,欲轻千里风。”中间二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已经接近成熟的五言律诗。此外如《晚出新亭》、《游巴陵空寺》、《秋闺怨》、《经丰城剑池》等篇,均可视为唐代律体的滥觞。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杜甫诗云“颇学阴何苦用心”,又云“李侯(白)有佳句,往往似阴铿”,足见他们对唐代诗歌产生了积极影响。

  阴铿原有文集3卷。今存《阴常侍集》1卷,有《六朝诗集》本,又名《阴常侍诗集》, 1卷。另有《二酉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逸话

  据《陈书》所载,在某个天寒之日,阴铿与宾友共聚饮宴,宴会间留意到一直负责斟酒的仆人没有喝过酒,但似乎有想喝酒的样子,于是命人把酒炙热并赠予那名仆人,在座的宾客都笑阴铿多事,阴铿却说:“我们每天都酣畅地饮酒,而这个满天都手拿酒杯的人却不知道酒的味道,实在没有道理。”后来侯景之乱爆发,阴铿被贼人所擒,却有人将他救走。阴铿询问那个救自己的人,才知道那人正是以前曾被自己赐酒的仆人。

  《世说新语》的〈德行篇〉中,有一段记载:“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故事与《陈书》中阴铿的经历几乎一模一样。余嘉锡便怀疑阴铿的故事,是由后人根据顾荣的事件附会而成的。

猜你喜欢

  • 祖庵主

    祖庵主,乃南岳下十四世,青原信禅师法嗣。缚屋衡岳间三十馀年。张商英力挽其开法,不从,终于山中。《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

  • 鲍令晖

    鲍令晖,南朝女文学家,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人,是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出身贫寒,但能诗文。鲍令晖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曾有《香茗赋集》传世,今已散佚。另有留传下来:《拟青青河畔草》、《客从远方来》、《古意赠今人》、《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等。

  • 周天藻

    字掞之,江南吴江人。

  • 王济

    西晋太原晋阳人,字武子。王浑子。武帝婿。少有逸才,风姿英爽,好弓马,勇力绝人。弱冠拜中书郎,迁侍中。善《易》、《老》、《庄》,长于清言,修饰辞令。武帝亲贵之。以屡请武帝勿使齐王攸(武帝弟)归藩,忤旨,左迁国子祭酒。数年,入为侍中。后被斥,外移北芒山下。性豪侈,丽服玉食,尝以人乳蒸肫。善解马性,有马癖。后以白衣领太仆。年四十六卒。

  • 朱栴

    朱栴一般指朱木旃。朱栴(zhān音毡)(1378.2.6.—1438.8.23.),汉族。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6皇子,号凝真、凝真子。明洪武戊午即洪武十一年正月壬午(初九日)(1378年2月6日),出生于明朝最初的都城应天府(即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正统三年八月乙卯初三日(1438年.8月23日)病逝,享年61岁。逝世后,埋葬在今宁夏同心县韦州明王陵。朱栴死后,被明英宗谥曰“靖”,史称“庆靖王”、“大明庆靖王朱栴”。朱栴是庆王府第一代庆王,他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在宁夏生活45个春秋。

  • 周政

    周政,号愧斋。饶平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贡生。官福建古田训导。事见清康熙《饶平县志》卷七。

  • 王溥

    王溥(922年-982年),字齐物,宋初并州祁人。历任后周太祖、世宗、恭帝、宋太祖——两代四朝宰相。出生于官宦世家,948年,甲科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953年,官至宰相。周恭帝时,上表请修《世宗实录》,与扈蒙、张淡等共同编修。郭威任枢密使时,率军平河中叛乱,聘为幕僚。957年,周世宗柴荣请王溥选择将帅,王溥举荐向拱,再次取得胜利。世宗死,赵匡胤势力强大,“王溥亦阴效诚款”,并献奉宅园取悦于他。赵匡胤黄袍加身返京,王溥“降阶先拜”。964年正月,罢相,任太子少保。太平兴国初年,封祁国公,982年八月去世。谥文献。

  • 郭祥正

    郭祥正(1035~1113)北宋诗人。字功父,一作功甫,自号谢公山人、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汤思退

    汤思退(1117年—1164年),南宋宰相,字进之,号湘水,浙江景宁汤氏第七世祖。据《汤氏宗谱》记载,汤氏二世祖永高于北宋初自青田徙居剑川石笏,即今龙泉市八都镇瀑云安田村。北宋末其曾祖父汤高由此徙龙泉县龙门乡汤侯门村,民国年间,该乡被划归云和县,现已变为库区,沉没仙宫湖中。所以汤氏称自己系处州龙泉人。

  • 杨邦基

    (?—1181)金华阴人,字德懋。能文善画。熙宗天眷二年进士。为太原交城令,太原尹徒单恭贪污不法,托名铸金佛,命属县输金,邦基独不与,廉洁为河东第一。官至永定军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