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诗词古文>崔铉生平

崔铉生平介绍

崔铉(生卒年不详),字台硕,博州(今山东聊城)人,唐朝宰相,义成军节度使崔元略之子。崔铉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历任荆南掌书记、左拾遗、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等职。大中九年(855年),崔铉罢相改任淮南节度使,兼检校司徒,进爵魏国公,唐宣宗在崔铉赴任时亲自送行并赋诗一首表示对他执政七年成绩的认可,咸通年间,改任荆南节度使,并在就任后平定了庞勋的起义,最后死于任上。>>查看崔铉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崔铉早年考中进士,进入藩镇幕府,历任荆南掌书记、西蜀掌书记、左拾遗、司勋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后加承旨)、户部侍郎。他曾针对唐武宗喜好蹴踘、角抵的行为,上表劝谏,得到武宗褒奖。

担任宰相
  会昌三年(843年),唐武宗任命崔铉为宰相,授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又兼任户部尚书。会昌五年(845年),崔铉因与李德裕不和,被免去宰相之职,外放为陕虢观察使。

  会昌六年(846年),唐宣宗继位,任命崔铉为检校兵部尚书、河中节度使、河中尹,封博陵县开国子。大中三年(849年),崔铉被召拜为御史大夫,不久再次拜相,担任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大中五年(851年),党项入寇。崔铉欲独掌相权,便趁机排挤右仆射白敏中,建议派大臣前去镇抚。唐宣宗遂将白敏中外放,让他征讨党项。不久,崔铉升任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弘文馆大学士,进封博陵县开国公。

出居淮南
  大中九年(855年),崔铉被罢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加检校司徒,进封魏国公。唐宣宗亲自在太液亭饯行,并赐诗一首,称他“七载秉钧调四序”,对他执政七年间的政绩表示认可。

  大中十二年(858年),宣州都将康全泰发动兵变,驱逐观察使郑薰。唐宣宗命崔铉兼任宣歙观察使,让他征讨叛军。同年十月,崔铉收复宣州,斩杀康全泰等人。宣宗加封他为检校司空,但却免去其兼任的观察使之职。

移镇江陵
  咸通元年(860年),崔铉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后改任荆南节度使,出镇江陵。

  咸通九年(868年),徐州戍将庞勋在桂林发动叛乱,率戍卒北返中原,沿途大肆劫掠。崔铉召集兵马,扼守江湘要害,想要尽擒叛军。庞勋得知后,不敢进入荆南境内,只得改道江西、淮右。

  崔铉最终在江陵去世,但具体时间不详。

家族成员

父亲
  崔元略,进士出身,历任京兆尹、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东都留守、义成军节度使等职,追赠尚书左仆射。

儿子
  崔铉有四子:崔沆、崔汀、崔潭、崔沂。崔沆曾在唐僖宗年间拜相,官至礼部侍郎、同平章事,黄巢之乱时遇害。崔沂则历仕唐朝、后梁、后唐三朝,官至尚书左丞、太子少保。

轶事典故

前程万里
  崔铉幼年时曾随父亲崔元略去拜访韩滉,很得韩滉的喜爱。崔元略道:“这孩子近来在诗道上进步很大。”韩滉便指着架上的鹰,让韩滉赋诗歌咏。崔铉接过纸笔,当即便作诗一首:“天边心性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韩滉叹道:“这孩子可以说是前程万里啊!”后来,崔铉果然进士及第,出将入相。

炙手可热
  崔铉担任宰相时,任用亲信郑鲁、杨绍复、段瑰、薛蒙等人参与议政,权盛一时。京师有谚语流传:“郑杨段薛,炙手可热;欲得命通(指命运亨通),鲁绍瑰蒙。”唐宣宗对此也有所耳闻,将这十六个字题在屏风上。郑鲁时任刑部侍郎,崔铉想引荐为宰相,但宣宗却将其外放为河南尹。后来,宣宗对崔铉道:“郑鲁被外放了,朝中事情还是你说了算吗?”崔铉惶恐请罪。

猜你喜欢

  • 马怀素

    马怀素(659―718),字惟白。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寓居江都,少师事李善。家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博览经史,善属文。举进士,又应制举,登文学优赡科,拜郿尉,幼时家境贫寒,苦读经史。擢进士第,累迁御使。开元初,为吏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累封常山县公。兼昭文馆学士,四迁左台监察御史。有诗作《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酒字》。

  • 刘子玄

    刘知几(661年-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年)举进士。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唐书》八十卷,神龙(705年~707年)时与徐坚等撰《武后实录》。玄宗先天元年(712年),与谱学家柳冲等改修《氏族志》,至开元二年(714年)撰成《姓族系录》二百卷,四年与吴兢撰成《睿宗实录》二十卷,重修《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十卷。

  • 薛令之

    薛令之(683—756),字君珍,号明月。福建长溪县(今福安)人。唐神龙二年(706年)进士。开元间累迁右补阙兼太子侍读,与贺知章并侍东宫。后因李林甫冷落东宫,赋诗讽谏唐玄宗,引起玄宗不满,遂托病辞官归乡。归乡后迁居厦门岛洪济山北,所居处因而得名薛岭。薛令之以诗文名,为闽人以诗赋登第第一人。有《明月先生集》行世。薛令之与同时期的陈僖同为厦门岛最早的开拓者,后人有“桃李薛公园”之赞誉。

  • 鱼玄机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鱼玄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 王吉昌

    王吉昌,生平不详,元代人,号超然子,出家学道,有《会真集》。

  • 王琪

    王琪:字君玉,生于华阳(今四川成都),徙舒(今安徽庐江)。他是王罕之子、王珪的从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夏庭芝

    夏庭芝(约1300-1375)字伯和,一作百和,号雪蓑,别作雪蓑钓隐、雪蓑渔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元代词曲作家。有文才,好冶游,杨维桢曾为其西宾。夏氏原为云间巨族,乔木故家,藏书极富,曾名其书斋“自怡悦斋”。元末变乱,隐居泗泾,改书斋名“疑梦轩”。时戏曲家张鸣善、朱凯、邾经、钟嗣成等都是同道好友。夏氏能词曲,大多散失,仅有《青楼集》存世。该书记录了元代几个大城市一百余位戏曲女演员的生活片断。后人把此书看作为与《录鬼簿》有同等价值的有关戏曲史的重要专著。

  • 张志和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 张嘉贞

    张嘉贞(665年-729年),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唐朝宰相。张嘉贞明经出身,初授平乡尉,后为监察御史,累迁至并州长史、天兵军大使。720年(开元八年),张嘉贞拜相,担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又升任中书令。723年(开元十一年),张嘉贞因其弟贪赃,被贬为豳州刺史。后任户部尚书,兼益州长史。725年(开元十三年),再贬台州刺史,又升任工部尚书,封河东侯。729年(开元十七年),张嘉贞在洛阳病逝,追赠益州大都督,谥号恭肃。

  • 陈思济

    (1232—1301)元睢州柘城人,字济民,号秋冈。幼以才器称。世祖在潜邸,召备顾问,及即位,始建省部,使掌敷奏,事无巨细,悉就准绳。历承务郎、同知高唐州事,治绩称最。拜监察御史,劾阿合马不法,出知沁州。累迁通议大夫、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所至有惠政。卒谥文肃。有《秋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