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诗词古文>李延年生平

李延年生平介绍

李延年,西汉音乐家,生年不详。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负责饲养宫中的狗,后因擅长音律,故颇得武帝喜爱。一日为武帝献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的妹妹由此入宫,称李夫人。后因李夫人生下了昌邑王刘髆,李延年也得以被封“协律都尉”,负责管理皇宫的乐器,极得武帝宠幸,“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李夫人去世后,爱弛,太初年间,因弟弟李季奸乱后宫,汉武帝下诏灭李延年和李季兄弟宗族。>>查看李延年的诗词古文

生平

  李延年,男,生年不详,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年—前101年)去世。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出身倡家,父母兄弟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代表作《佳人曲》。

  李延年年轻时因犯法而被处腐刑,在宫里主管皇帝的猎犬的地方做事,其“性知音,善歌舞”,按《汉书》说法,在李夫人得宠前,他的歌声便颇受武帝喜爱,而按《史记》的说法,李延年是李夫人得宠后才引起汉武帝的注意。但可以明确的是,李延年的妹妹受封为夫人后,李延年荣宠一时,被封为乐府协律督尉,“佩两千石印授,而与上卧起”。后其妹病去,逐渐爱驰,因其弟李季奸乱后宫所连,被族。征和三年,李广利投降匈奴后,李家又一次被族诛,尽灭。

  一时荣宠

  李夫人由平阳公主引荐给武帝。李延年的歌唱得很好,“每为新声变曲,围者莫不感动”, 《汉书》记载,元封年间(前110年—前105年),李延年在武帝前演唱《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汉武帝听完后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说:“延年有女弟(女弟即妹妹)”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平阳公主说这位佳人就是延年的妹妹,于是武帝便召见延年的妹妹,果真“妙丽善舞”,其妹因此歌得幸,后来被武帝立为夫人,李夫人所生之子便是昌邑哀王(刘髆)。因其妹受宠,李延年被封做协律都尉,负责乐府的管理工作,每年二千石的俸禄,与上卧起。荣宠一时。

  家族尽灭

  《史记》记载“李延年,中山人也。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延年坐法腐,给事狗中。而平阳公主言延年女弟善舞,上见,心说之,及入永巷,而召贵延年。延年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诗歌弦之。延年善承意,弦次初诗。其女弟亦幸,有子男。延年佩二千石印,号协声律。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也。久之,浸与中人乱,出入骄恣。及其女弟李夫人卒后,爱弛,则禽诛延年昆弟也”

  “李夫人蚤卒,其兄李延年以音幸,号协律。协律者,故倡也。兄弟皆坐奸,族。是时其长兄广利为贰师将军,伐大宛,不及诛,还,而上既夷李氏,后怜其家,乃封为海西侯。”

  太初年间(前104年—前101年),李夫人早卒,李家渐渐失宠,李延年的弟弟李季奸乱后宫,汉武帝下诏族李延年和李季兄弟宗族。

  当时其兄李广利正在攻打大宛未归,未受李季牵连。但李广利第一次出征没有粮草无功而返,汉武帝令其不得入玉门关,第二年重整装备攻下大宛,太初四年归来后被武帝封为海西侯。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李广利出征匈奴前与丞相刘屈髦密谋推立刘髆为太子被人告发,汉武帝勃然大怒,腰斩刘屈髦,刘妻枭首于市,族尽李广利家族。李广利投降匈奴,后被杀。

  就这样,李家被族两次,尽灭。

音乐贡献

  李延年不但善歌,且长于音乐创作,他的作曲水平很高,技法新颖高超,且思维活跃,他曾为司马相如等文人所写的诗词配曲,又善于将旧曲翻新,他利用张骞从西域带回《摩诃兜勒》编为28首“鼓吹新声”,用来作为乐府仪仗之乐,是我国历史文献上最早明确标有作者姓名及乐曲曲名,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他为汉武帝作《郊祀歌》19首,用于皇家祭祀乐舞。

  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李延年对汉代音乐风格的形成及我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猜你喜欢

  • 章嶰

    生卒年不详。武宗会昌以前进士。日僧圆仁《入唐新求圣教目录》载其宣宗大中元年携归书,有《进士章嶰集》1卷。《全唐诗逸》存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下。

  • 刘邦

    刘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汉沛郡丰县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昙伦

    (?—626)隋唐时僧。汴州浚仪人。俗姓孙。年十三出家。受戒后,不读经礼佛,唯闭房不出,行住坐卧唯以念心为志。隋文帝仁寿二年,召住京师大庆严寺。卒年八十余。其参禅之偈,六祖慧能曾称之。

  • 苏晋

    苏晋(676—734),数岁能属文,作《八卦论》。吏部侍郎房颖叔、秘书少监王绍,见而叹曰:“后来之王粲也。”应进士,又举大礼科,皆上第。先天中,累迁中书舍人,崇文馆学士。明皇监国,每有制命,皆晋及贾曾稿定。数进谠言,以父珦年老,乞解职归侍。开元十四年,为吏部侍郎。知选事,多赏拔。终太子左庶子。诗二首。李适之与贺知章、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共尊为“饮中八仙”。

  •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李远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官至御史中丞。李远善为文,尤工于诗。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与许浑齐名,时号“浑诗远赋”。

  • 季南寿

    季南寿(约1111——1180),字元衡,龙泉县南宏山人。宋绍兴五年(1135),中进士。淳熙元年(1174),年迈辞官,进直显谟阁致仕。著有《入蜀日记》、《简之道院戏稿》、《眉之近古堂编》及《编馀杂著》。

  • 王挺秀

    王挺秀,字号未详,山东益都(今山东益都县)人,淘金千户,事迹无考。约元世祖中统前后在世。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在“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第二十人。贾仲明为其所补挽词云:“淘金千户甚风流,宝马金鞍称俊游,益都人物王挺秀,将《坑儒焚典》修,《草庵歌》和尚石头。驰花阵,夺锦筹百世芳留。”所作杂剧四种,惜均失传。《太和正音谱》评其词如“月印寒潭”。

  • 周珣

    周珣,字国瑶,饶州安仁(今江西余江)人。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官玉山令,后升承务郎、光禄寺丞。累迁至兵部尚书(《江西诗徵》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