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马齿苋之别名,详该条。
指面部足部浮肿。为水肿病常见证候之一。《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壅。”王冰注:“庞然,肿起貌;壅,谓目下壅如卧蚕形也。”马莳注:“胕,足面也。”参见水肿、附肿条。
脉象之一。脉位浮浅,轻取即得。《脉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素问·脉要精微论》:“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主病在表。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多见于感冒,某些急性热病初期。某些久病阳气虚损
九积之一。指多饮汤水成积者。《儒门事亲》卷三:“水积,足胫胀满,郁李、商陆之类,甚者甘遂、芫花。”《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水积,多饮汤水成积,胸胁引痛,沥洛有声也。宜牵牛子、甘遂、茯苓
出《普济方》。即乌骨鸡,详该条。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即上胞下垂。详该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咳嗽》。指风咳、寒咳、支咳、肝咳、心咳、脾咳、肺咳、肾咳、胆咳、厥阴咳十种咳嗽。详各条。
见《河北药材》。即白僵蚕,详该条。
病证名。指因身体虚弱所致的声音低微。五脏六腑之精皆藏于肾,肾为声音之根,脏腑健旺则声音洪亮,脏腑虚弱则声音低微。故《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声音出于脏气,凡脏实则声弘,脏虚则声怯。”
病证名。《石室秘录》卷一:“鼻肿者,乃肺金火盛也。”常由肺经火毒上攻所致。证见鼻部肿大,甚则肿大如拳,疼痛异常。初宜疏风清热、泻火解毒,用仙方活命饮或凉膈散加减;后期宜养阴清热,用养阴清肺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