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三黄解毒汤

三黄解毒汤

①《妇科玉尺》卷二方。大黄黄连黄柏黄芩、焦栀子等分。水煎服。治妊娠伤寒五、六日后,表邪悉去,但烦躁发热大渴,小便赤,大便秘,或利下赤水六脉沉实,邪在里者。若得沉弦有力之肝脉,内症烦满消渴,倍栀子,加当归一钱半、甘草五分;得沉数有力之心脉,内症烦躁心中热,倍黄连,加麦门冬一钱;得沉缓有力之脾脉,内症腹胀满谵妄,倍大黄,加枳实厚朴各一钱;得沉滑有力之肺脉,内症喘咳胸满多嚏,倍黄连,加桔梗五分、葶苈子一钱;得沉实有力之肾脉,内症下重足肿,寒而逆,倍黄柏,加熟地黄一钱、炮姜五分。②《疡医大全》卷十七方。黄连二钱,黄芩、焦栀子、黄柏各一钱五分。水煎服。治咽痛

猜你喜欢

  • 满堂红

    出《涌幢小品》。为紫薇花之别名,详该条。

  • 三叶蛇莓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地蜂子之别名,详该条。

  • 太阴之人

    “五态之人”的一种类型。出《灵枢·通天》。其外貌特征是“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腘然未偻。”性格特征是“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抑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其体质特点是“多阴而无阳

  • 医学妙谛

    综合性医书。3卷。清·何书田撰,撰年不详。何氏擅治内科杂症,本书论述中风、伤风、中寒、暑病等共56种病证(包括耳、鼻、口、齿病)的病因、证治,能融会诸家学说,着重介绍个人临床心得。书中自拟经验方颇多,

  • 中药炮制法之一。把药物放在火内烧红,或放于耐火容器中间接用火煅,使其质变松脆。如牡蛎、龙骨、瓦楞子,明矾等。

  • 足太阴之正

    出《灵枢·经别》。即足太阴经别。详该条。

  • 不仁

    即麻木不仁,指皮肤的感觉功能迟钝或丧失。《素问·逆调论》:“荣气虚则不仁。”《类经》十五卷注:“不仁,不知痛痒寒热也。”

  • 涌泉脉

    脉象。脉来如泉之涌出,浮盛而无根。《素问·大奇论》:“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

  • 担肩瘤

    病名。即生于肩井穴处的肿块。出《外科启玄》卷九。多因肩部负重或枕卧冷处,血脉不畅,气血凝聚所致。症为肩部生局限性肿块,亦可破溃流脓血。早期宜用灸法令其消散,或用粉霜点之。

  • 转胞

    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治》。又称胞转、转脬。《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胞屈辟不通,名为胞转。其病状,脐下急痛,小便不通是也。”多因强忍小便(忍尿疾走,忍尿入房、饱食忍尿等),或寒热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