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阳不振

猜你喜欢

  • 赤水玄珠医案

    见孙文垣医案条。

  • 痘疮失音

    病证名。多见于小儿。常因痧痘疮疹邪毒上蒸于肺,结于咽喉所致。症见咽喉肿痛,干涩,失声不语。治宜解毒祛邪。用粘子解毒汤加减。参见痘疮条。

  • 脏气

    即五脏之气。指五脏的机能活动。

  • 荜拨没

    出《本草拾遗》。即荜拨根,详该条。

  • 猴耳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寻骨风之别名,详该条。

  • 地参

    出《神农本草经》。为知母之别名,详该条。

  • 调羹花

    见《中药材手册》。为厚朴花之别名,详该条。

  • 痰火扰心

    证名。心在病主惊,小儿受到惊恐刺激,气结湿生,化为痰火,阻遏心窍。症见哭闹不休,打人骂人,哭笑无常,神志有时清楚或不清楚,舌红,苔白,脉滑数。治宜清火化痰。用黄连温胆汤加味。

  • 痰多沫

    痰带青而多泡沫,多为肝经风痰;痰多白沫,无力作咳,咳则气促,多属肺虚。

  • 黑崩

    病证名。出《脉经》。指崩下大量之血,色黯如败坏凝聚的黑血。治疗参见血崩、崩漏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