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系医学提举司之主要官员,只设1人,始设于1272年(至元九年),官阶从五品。
出《本草图经》。为旋复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失血后的发热。多因阴血亏耗,虚阳偏亢或阳气郁于血分不得发越所致。《证治汇补·发热》:“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然亦有阳虚而阴走者,不可徒事滋阴,所以有生血
流于阴地的泉水。因长期不见日光,又含有动、植物腐烂后的毒质,如不经处理,饮后易引起中毒。
膈证之一。又名食膈。见《医方考》卷三。详食膈条。
即咽唾。见该条。
出《百一选方》。为葱汁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头皮针疗法。是指针刺头皮上特定刺激区的治疗方法。它是近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将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关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相结合,在大脑皮层相应的头皮投射区进行针刺,治疗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取得了良
病证名。见南京中医学院编《中医学概论》。即蟹睛。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见金津玉液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