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皮饮

五皮饮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方。又名五皮散。炙大腹皮、炙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皮等分。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或用磨木香水煎,热服,日二至三次。功能利湿消肿,理气健脾。治皮水四肢头面悉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故,不喘,不渴,脉浮者;近代也用于急慢性肾炎和心脏病水肿脾虚受湿,气滞水停者。方中陈皮理气健脾,茯苓皮健脾渗湿,二味相伍,使气行脾健,水湿自化;桑白皮肃降肺气,使水道通调;大腹皮消胀化湿;生姜皮辛散水气,共成健脾化湿,理气消肿之剂。本方早见于《中藏经》,名五皮散。

猜你喜欢

  • 产后小便数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四。多因产后肾气虚弱,虚热移于膀胱;气虚不能约制;或冷气入于膀胱,膀胱失于约制等所致。虚热移于膀胱者,热甚则小便涩痛,方用六味地黄汤;气虚不能约制者,小便频数而色白,方用

  • 腰柱

    ①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作腰注,即腰俞。见该条。②正骨器械。出《医宗金鉴》卷八十七。用杉木四根,制如扁担形,宽一寸,厚五分,长短以患处为度,各以侧面钻孔,穿绳联贯即成。在患处先以醋调

  • 疠风大便不通

    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上卷。因血虚内热而涩滞,宜生血润燥,内服四物汤加麦冬、天冬、五味子;因燥热之药而致者,用四物汤加连翘、甘草以生血清热;因大肠燥热,大便不通者,宜猪胆汁导之。

  • 耳根痛

    病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二。指耳根生疮痈而疼痛。参见耳根痈条。

  • 己椒苈黄丸

    见《金匮要略》。即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见该条。

  • 化湿

    祛湿法之一。用芳香去湿的药物以宣化上焦湿邪的方法。如湿邪在表,用疏表化湿,如藿香正气散。湿温时疫,喉痛胸闷,用清热化湿法,如甘露消毒丹。,

  • 敖氏伤寒金镜录

    书名。简称《伤寒金镜录》。元·杜清碧撰于1341年。是现存早期的舌诊专著。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其中以《摄生众妙

  • 关前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张氏医通》卷八:“小肠之府为雷廓,又名关前廓。”详雷廓条。

  • 臭菖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水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 始光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