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以经取之

以经取之

针灸术语。凡脏腑气血虚实不明显的病证,可通其经脉,取有关经脉的输穴针刺治疗。《灵枢·经脉》:“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猜你喜欢

  • 大傩(nuó 挪)之礼

    古代封建社会祭鬼神以逐疫灾的活动。始于原始社会,历代均因袭之。以后又发展成为一种娱乐的舞蹈形式或“傩戏”等戏曲活动。

  • 妊娠口渴

    见《闺中宝录》。即妊娠烦渴。详该条。

  • 肺痈喘

    证名。指肺痈病症所出现的气喘。见《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其喘必兼口燥、胸中隐痛、咳唾腥臭脓痰及高热等症。多因邪火热毒挟痰瘀壅阻于肺所致。治宜保金化毒为主,如桔梗汤加防风、橘红、银花、麦冬或千金

  • 疳病

    见《明医指掌》卷十。即疳。详疳条。

  • 经闭腹大如鼓

    病证名。指经闭后腹部增大如鼓,形似怀孕。其病因较多。《竹林女科证治》:“月经二三月不行,腹大如鼓,人以为有孕。一日崩下,其血内有物如虾蟆子,昏迷不知,体弱形瘦者不治,若体盛者,急投十全大补汤。”此证相

  • 指甲。《灵枢·本藏》:“肝应爪,爪厚色黄者,胆厚;爪薄色红者,胆薄。”

  • 血随气陷

    气虚下陷导致出血的病机。例如,脾胃虚弱,可致气虚下陷,不能统摄血液,出现血郁于下或血从下溢。临床多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及某些便血患者。症见精神不振、肢体怠倦、出血量多或连续不断、面色苍白,舌淡苔少,脉虚

  • 足阳明之别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阳明络脉,见该条。

  • 生草药性备要

    药物学著作。2卷。清·何谏撰。刊于1711年。本书收载我国东南方各省的草药308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草药不见于一般本草著作。每药分别记述药名、别名、产地、性味和主治等内容。书末附杂症验方8首。为记

  • 肺燥久咳

    证名。肺经津液干枯而引起的咳嗽。多系久病热郁,耗伤津液,肺经枯燥所致。因肺为清虚之脏,主肃降,肺失津液滋濡,则肃降失职而致气机逆乱,因而咳嗽,低热,痰少而带血丝,或鼻出血,间或气促,舌红苔少。治宜清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