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唇
病名。即兔缺。详该条。
病名。即兔缺。详该条。
【介绍】:唐代外科医家。撰《痈疽论》2卷。
借用五行学说以说明脾的生理特点。脾主运化,温燥则运化健旺,吸收正常。若水湿过盛或过食生冷,就会损伤脾阳,影响脾运;脾虚不运又会形成湿浊内停,导致小便不利、水肿和痰饮等病症。
见《湖南药物志》。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即血不归经。详该条。
【介绍】:见王翃条。
即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简称。详各条。
病名。见清·黄岩《眼科纂要》。即旋螺突起。详该条。
①指胃脘上口贲门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②经穴名。代号RN13。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上管。别名胃脘。属任脉。任脉、足阳明、手太阳之会。位于腹正
位于乳房中央突起的尖端部分。属肝,有病多按肝经病变治疗。
见《丹溪心法》卷二。即紫菀散第五方。见紫菀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