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动物学大辞典》。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2卷。清·邹岳撰于1838年。上卷为疮疡总论及身体各部发有定位的疮疡;下卷为发无定处的疮疡、小儿诸疮及奇怪疮毒;末附以经络内景图说、脉学提要、杂症、药品揭要,及吴锦堂、胡俊心二氏外科医案。解放后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杜衡之药材名,详该条。
诊脉察病之意。《素问·风论》:“愿闻其诊及其病能。”
病名。指邪热犯肺或积热伤肺所致的咳嗽。《外台秘要》卷九:“热嗽者,年少力壮,体气充满,将息伤热,积热所成,故致热嗽。”《圣济总录·咳嗽门》:“热嗽之状,嗽而少涎。由邪热熏于上焦,客于肺经,使津液内燥,
①见《云南中草药》。为三分三之别名。②见《草药手册》。为杜茎山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雷氏慎修堂医书三种条。
【介绍】:见刘渊条。
脚气危证之一。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七。指脚气从足而上入于腹。症见腹部不仁,腹胀,胸闷,气喘等。可选用《千金》半夏汤、茱萸汤,松节汤、苏子降气汤,沉香降气汤等方。参见脚气条。
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黄花夹竹桃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