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拔罐法
即刺络拔罐法。详该条。
即刺络拔罐法。详该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天丝打眼。“谓风飏游丝,偶然触入目中而作痛也”(《张氏医通》卷八)。可致眼痛赤涩,肿胀难睁,泪热羞明,鼻流清涕等,治宜及时取出游丝,参见物偶入睛证条。
病名。即疟母。《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疟积,疟疾不善调理而成积,经汗吐下日久,荣卫亏损,邪气伏藏胁腹,结为癥癖,坚痛,名为疟母也。宜常山、鳖甲、三棱、蓬术、草果;方用十将军丸、鳖甲丸、
《素问》篇名。主要讨论三部九候的诊脉法。以人身上中下分为三部,每部又以天地人分作三候,三部综合,共得九候。篇中指出三部九候脉必须相应,否则即属病态,并提示脉症合参的重要性。本文从三部九候的变化,了解病
拔罐法的一种。此法是用煮水时水气之力,排去罐内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以吸着在拟吸拔的穴位或皮肤上的一种疗法。由于此罐多用竹筒制成,因此,亦称竹罐疗法。其操作方法如下:将竹罐放在清水中煮沸3~5分钟。然
病证名。小儿肺气通于鼻,气为阳。若气受风寒,停滞鼻间,则成鼻塞。治法:用通关膏敷囟,消风散煎服(《证治准绳》)。
运气术语。《素问·天元纪大论》:“承岁为岁直。”详承岁条。
即直接灸。详该条。
病名。《罗氏会约医镜》卷七:“冰片破毒散,治急性喉痹。”多由肺胃积热,邪毒内蕴,风痰上涌所致。症见咽喉肿痛迅速,胸闷气促,吞咽不利,痰涎壅盛,声如拽锯。《喉科种福》卷四:“喉痹之为病,颈项肿痛,面赤口
病证名。见金梦石《产家要诀》。指妊妇因气滞,或临产惊恐,影响胞胎转运,致胎位不正。宜舒气导滞。用紫苏饮(当归、川芎、白芍、紫苏梗叶、陈皮、大腹皮、甘草),虚加人参。并可灸至阴穴。
中药配伍禁忌的一类。一种药物受到另一种药物的抑制,减低其毒性或功效,甚至完全丧失功效,称相畏。据文献记载有十九种药物相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