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名。又名横骨、盖骨。即耻骨上支。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方。硝石(或朴硝)六两,大黄八两,人参、甘草各二两。为细末,以陈米醋三升置铜器中,竹筋柱器中,一升作一刻,凡三升作三刻,置火上,先内大黄,常搅不息,使微沸尽一刻,乃内余药,又尽一
指邪热稽留不退,灼烁津液,以致阴液耗损的病机。如肺胃津液受伤,则出现皮肤干燥、烦闷口渴、干咳无痰、舌红而干、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虚数。若伤及肝肾之阴,则出现暮热早凉、口干舌燥、手足颤动、心悸神疲、耳鸣
指人体关节部位皱纹。《针灸甲乙经》:委中“在腘中央约文中动脉。”
书名。见《郡斋读书后志》。又名《存真环中图》。1卷。宋·杨介编。“存真”指脏腑的图象,“环中”指经络在体内的环行。这是十二世纪初,北宋封建统治者利用被处决的尸体,遣医并画工绘图,又经杨介考订校正成书。
见《脉经》。即眼睑。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10卷。清·严洁、施雯、洪炜合撰。刊于1761年。本书选用《本草纲目》中的药物647种,除记明各药的主治外,详述各种不同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应用,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订出了药物的得、配、佐、
书名。3卷。清·陈耕道撰。刊于1801年。卷上辨论章,系疫痧(即猩红热)的总论部分;卷中见象章,为疫痧证治;卷下汤药章,列所用方药,并订立了疏达、清散、清化、下夺和救液五法,作为治疗本病的法则。附汤药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凌霄花之别名,详该条。
为牙齿所在之处。《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外板则为牙,内床则为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