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四方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六。即痘风疮。详见小儿痘风疮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漆姑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头摇。见《伤寒论·平脉法》。详头摇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其状三角,顶有黑点,根脚有赤色或突起,身有寒热,治同疔疮。
①见《湖南药物志》。为女萎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川木通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异授眼科》。即外眦。详该条。
见《素问·移精变气论》等篇,即汤剂。把药物加水煎成,去渣,取汁内服。汤液吸收较快,易于发挥作用,常用于新病急病。《圣济经》:“汤液主治,本乎腠理,凡涤除邪气者,用汤为宜,伤寒之治,多先用汤者以此。”
古医书篇名。《素问·病能论》:“论在《奇恒阴阳》中。”王冰注:“上古经篇名,世本阙。”
八瘕之一。《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人有食蛇不消,因腹内生蛇瘕也。亦有蛇之精液误入饮食内,亦令病之。其状常若饥而食则不下,喉噎塞,食至胸内即吐出,其病在腹,摸揣亦有蛇状,谓蛇瘕也。”《杂病源流犀烛